州牧府的强硬政令接连下达。/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糜竺亲自坐镇铸钱监,确保新币供应。同时,他调动糜家遍布江东的商号,带头使用新币,并协助官府设立平准仓。
校事官亦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陈到指挥手下缇骑,根据早己掌握的线索,迅速出击,一举捣毁了朱家的私铸钱监,抓获了朱瑁、朱珪兄弟及其党羽,并查抄出大量劣币和铸币工具。
人证物证俱在,刘备下令,将朱瑁、朱珪等首恶斩首示众,余者按罪论处。吴县城中几家带头闹事的大商铺,亦被查封。
雷霆手段,立竿见影。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或暗中抵制的大小商户,无不噤若寒蝉。再加上官府强制推行和“平准仓”的稳定作用,新五铢钱很快便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货币的统一,为江东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
盐铁官营的推行,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盐商、铁商与地方豪族勾结,垄断市场,牟取暴利。州牧府宣布盐铁官营,无疑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李沐的对策,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他建议刘备派遣得力官员,分赴各地,与主要的盐铁产地和商人进行谈判,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现有存货和产业,或将其纳入官方经营体系,给予一定股份或职位,化解其敌意。~x?h·u/l_i-a\n,.+c/o′m_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负隅顽抗、企图囤积居奇或破坏官营者,则由地方官府配合校事官,予以坚决打击。
经过一番艰苦的博弈,江东的盐铁产业,也逐步被纳入了官府的掌控之中。虽然短期内,官府在经营效率和渠道铺设上,尚不及那些经验老到的盐铁商人,但至少保证了这两项重要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和价格控制,并为府库开辟了新的财源。
江东的经济血脉,正在被逐渐理顺,焕发出勃勃生机。
公元196年夏,在吴县州牧府“政务革新司”内,李沐召集了张纮、诸葛瑾、步骘、秦松、卫旌等负责教育改革的官员,以及几位新近招揽或主动投效的江东名士,共同商议官学筹建的具体事宜。
“诸位先生,”李沐开门见山,“农商己兴,当务之急,便是育才。江东欲强,必先强教。官学之设,迫在眉睫。”
张纮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负责人,首先汇报了进展:“军师,自议定兴教以来,纮等不敢懈怠。-墈?书`君¨ ?追?罪·歆,蟑*結-吴郡、会稽、丹阳三郡州治所在,己初步选定官学学址,多为查抄逆产之府邸或闲置之官方馆舍,略作修葺即可使用。庐江郡与豫章郡,亦在积极寻觅合适地点。只是……这师资与教材,实乃两大难题。”
诸葛瑾亦面露难色:“子纲先生所言极是。江东虽不乏饱学之士,然多为世家大族延请之名师,或隐居山林之高士,肯出仕州郡官学者,寥寥无几。即便肯来,其所授亦多为儒家经典,对于军师所提之策论、算学、乃至医科、工科,恐非其所长。”
步骘补充道:“教材更是匮乏。儒家经典尚有定本,然策论科所需之法家、墨家典籍,流传不广,且多有残缺。算学科目,《九章算术》之外,鲜有系统教材。至于医科、工科,更是依赖师徒口耳相传,欲编纂成通用教材,非一日之功。”
李沐静静听着,这些困难他早有预料。他点了点头:“诸位所虑,皆是实情。师资与教材,的确是官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此,沐亦有一些浅见。”
“关于师资,我们可从几方面着手:其一,‘聘’。对于那些学问高深、品行端正的宿儒名士,可以州牧府名义,备厚礼,由子纲先生或主公亲自出面,诚心聘请。即便不能全职执教,也可请其担任客座讲习,或参与教材编纂。
其二,‘选’。从各郡县现有之功曹、掾吏、以及退役军官中,选拔识字且品行端正者,加以短期培训,可先担任基础的识字、算术启蒙教习。
其三,‘育’。待官学步入正轨,优秀毕业生亦可留校任教,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医科与工官学院之师资,更是特殊。医科,我己奏请主公,派遣专使,携带重礼与主公亲笔书信,分赴南阳寻访张仲景先生,赴谯郡寻访华佗先生。
此二位皆是当世神医,若能请动其一,江东医科便有了擎天之柱。即便不能亲至,若能求得其医书传承或推荐弟子前来,亦是大功一件。”
李沐继续道:“至于工官学院的师资,大汉民间亦不乏能工巧匠。我等可在江东乃至大汉境内广寻精通机关、营造、冶炼、水利等技艺的大师,以高薪厚禄聘为教习,并赋予其相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