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厉打击顽固分子的同时,鲁肃也积极落实李沐“分化拉拢”的策略。`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
对于那些虽拥有较多土地,但能主动配合新政,足额纳税,并愿意在官府引导下,将部分土地以合理价格流转给无地、少地农民的开明士绅,鲁肃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推荐他们参与地方乡约的制定、水利工程的建造,让他们在新秩序中也能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利益。
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的工程,也吸纳了大量无业流民和希望赚取额外收入的农户,一处处堰塘、沟渠被修葺一新,为来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庐江郡的新农政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赋税收入虽然税率降低,但因征收面积扩大、偷漏减少,总额反而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大量自耕农和小农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民心迅速归附。
庐江试点的成功,为新农政在江东全境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树立了样板。
农业改革在庐江试点取得突破的同时,由糜竺主导的商业改革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江东田亩、人口基数己明,糜竺在规划商业税收、物资调配时,更有了全局性的考量。_求?书.帮¢ *埂¢新?嶵\全`
糜竺首先从最容易入手也最能收买人心的“废除苛捐杂税”开始。他亲自草拟了州牧府的公告,详细列出了数十种被废除的杂税名目,并明确规定,江东境内商业税统一为“二十税一”的单一交易税。
公告一张贴出去,整个江东的商贾们都沸腾了!
“谢天谢地!刘皇叔仁政啊!”
“那该死的市籍税、牛埭税总算没了!以前做点小生意,一半都交了税!”
“二十税一,这可比以前轻快多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有盼头了!”
一时间,各地商市都活跃了不少,一些原本因重税而停业的小商贩,也重新操持起营生。
紧接着,糜竺开始着手整顿江东的交通与驿传系统。他亲自带队,沿着长江以及几条主要的内陆水道和陆路干道进行考察,规划驿站的设置地点。
按照李沐的构想,驿站不仅要为官方信使和往来官员提供便利,更要承担起部分保障商旅安全、传递商业信息、甚至提供简单仓储和中转的功能。
这项工程浩大,耗资不菲。*E¨Z/晓′税¨罔′ ?已_发/布~嶵+歆_蟑¨洁¢张昭在审核预算时,眉头皱了又皱。但糜竺据理力争,详细阐述了驿站系统对商业流通、信息传递、乃至军事调动的重要性。最终,在李沐和刘备的支持下,预算得以通过。
糜竺从军队中抽调了部分擅长工程的兵士,又招募了大量民夫,以工代赈,在江东各主要交通线上,叮叮咚当地建起了一座座标准化的驿站。这些驿站,有的设在繁华城镇,有的则设在荒僻要津,串联起江东的经济命脉。
然而,商业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还是“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当时的江东,乃至整个天下,货币都极为混乱。有朝廷发行的五铢钱,但因战乱和地方割据,流通不畅,且多有剪边、磨薄、私铸的劣币充斥其间。一些地方势力甚至公然发行自己的劣质钱币,盘剥百姓。
李沐和糜竺都深知,没有统一、稳定的货币,商业繁荣便无从谈起。
在李沐的建议下,糜竺决定以成色足、分量够的“新五铢”作为江东的官方货币。他奏请刘备,在吴县设立了专门的铸钱监,由他亲自督造。
新币铸出后,州牧府下令,江东境内所有交易,必须使用新五铢钱或足值旧五铢钱。严禁使用劣币、私铸币,并设立了兑换点,限期将旧有杂币按官方牌价兑换成新币。对于私铸、传播劣币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首犯斩首,从犯流放。
这道政令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那些依靠铸造、贩卖劣币牟利的豪强、奸商。他们手中囤积了大量劣币,新政一旦推行,他们的“财富”将大幅缩水。
吴郡大族朱家,便暗中经营着一处私铸钱监,其铸造的劣质铜钱,在吴郡乃至周边地区大量流通。州牧府的新政,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朱家族长朱瑁召集族中核心人物密议。
“刘备小儿,欺人太甚!这新五铢钱一出,我朱家数代积累,岂不化为乌有?”朱瑁怒不可遏。
其弟朱珪阴恻恻地说道:“大哥息怒。他要推新币,我等便让他推不成!我己联络了城中几家大粮商、布商,他们亦不愿手中财货被这新币平白盘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