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县令作为一个地方官,大明如今的状况他自然是深有感触的,但无论如何之前马县令都没想过大明会覆灭。首发免费看书搜:顶点小说网 dingxsw.com
李为民的话,让马县令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在史书上看到的乱世景象,于是马县令也开始犹豫起自己是不是应该早做准备来。
“浸之,说说你的具体打算。”
“好,既然如此我就斗胆给马大人讲一讲自己的浅见。
在下曾经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刀把子里出朝廷。
不管什么时候,刀把子才是最重要的话语权。
说句不好听的,奢家、安家……也包括大人所在的马家,这些土司家族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历经几代朝廷而不倒,这难道真的只因为他们是所谓的世代忠良吗?还不是因为他们能利用自己在地方的影响力,迅速拉起一支私人军队。
有地盘,有百姓,有军队,对于这样的家族,只要他们愿意臣服朝廷,那朝廷也懒得花大力气来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这样的土司家族可不是那些出了多少个进士的诗书之家能比的。
马家虽然也是土司家族,可在土司家族中却不算是最强大的那一类,在下希望的是,有一天自己不仅能够将马家变成西南最大的土司,还能够跟马英一起建立一个李家土司。”
听完李为民的话,马县令也总算是知道了他的心思。
对于李为民的“野心”,马县令其实并不反感,对于男人来说,有野心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有些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于是马县令对李为民开口问道。
“浸之,你可知马家养一名白杆兵每年需要花费多少银子?又可知忠州一户普通百姓每年能挣多少银子?”
见李为民摇了摇头,于是马县令继续开口道。
“马家养一名白杆兵一年的花费大约是十五两银子,忠州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数目,除去他们自身的开销,也就是说要两户普通人家才能养得起一个士兵。
刀把子里出朝廷这句话是不假,可如何养得起刀把子,这才是一件更值得思考的事情。
马家常备的白杆兵不过三五千之数,这其中朝廷出一半的军费,马家出另一半。
之所以维持这个数量,并不是因为马家招募不到更多的白杆兵,而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钱粮来供养他们。
浸之你想要手握刀把子前,可曾想过该怎么养刀把子?”
面对马县令的询问,李为民丝毫不慌,他迎着马县令的目光一脸严肃的反问道。
“马大人,你是否愿意相信在下?”
“在下有一计可挣百万银钱,但需要的是您的全力支持。
在下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大人您愿意相助,最多三年,李某一定替马家拓兵一万,李某愿意以一万白杆兵为聘礼迎娶马英。”
李为民此举既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也是为了试探马县令是否真的是完全信任自己。
听到李为民的话后,马县令并没有急着同意或是拒绝,而是认真地对着李为民问道。
“浸之,可否给我细讲一下你的计策?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计划能让你有信心在三年内挣到数十万两银子。”
虽然马县令没有直接答应,但面对自己这惊天大话,他能耐心询问自己的挣钱计划,便足以证明他对自己的态度。
于是李为民就给马县令讲起了自己的计划。
“大人,您可知道番薯这种作物?”
“当然知道,番薯乃是我大明从海外番邦引进的一种新作物,其产量奇高且生熟可食。但将它当作主食的话容易烧胃,且番薯不易储存,往往数月个月的时间便腐烂大半,所以在大明它除了会被少量种植用来当做辅食外,并没有太多的种植。”
的确,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红薯这样的外来高产量作物,但是它们却并没有被大量种植。
为何?除了是因为它们属于粗粮,并不适宜当做主食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此时大明的人口压力还没后面那么大,所以普通老百姓还用不着靠大量吃粗粮充饥;二则是因为朝廷在征收赋税上,根本不收红薯等海外高产作物。
朝廷不收,市场流通就小,所以除了少量种植来自己吃外,大部分土地还是被用来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红薯是一种鸡肋作物,但对于李为民来说可不是。
红薯这种高产作物在后世早就不再局限于直接食用,而是被开发出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