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司,赵总果然布置了电网安全装置的市场推广任务。当然,是以事业部的名义来布置的。
还好,分成了资料组和市场组两个小组。资料组由赵总和邹颖为主,市场组由林明和黎明为主。因为部门人事少,所以这种分工也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大家都是互相帮忙,有事一起上。
黎明来事业部也有几个月了,他一直想跑市场,但是,赵总一直以来只是让他负责招标项目的配套产品的询价及采购工作。毕竟,他原来就是公司供应部主任,对于这种询价采购的工作,算是驾轻就熟。
但是,黎明却很不愿意做那些,他一直提议还是将这部分工作交还给供应部,这样也名正言顺。
正好,这几个月下来,黎明也总算是把供应部的工作交接清楚完毕了,于是,他更是积极申请要和赵总和林明一起跑市场。
赵总架不住黎明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终于在这次分工中明确了黎明的市场组的身份。
林明一直没想明白,黎明怎么会这么热衷于跑市场。
供应部是花钱的,市场部是要从别人那里挣钱的,这种区别就代表了做工作的难易程度。起码,在供应部,黎明无论是去哪个业务公司,享受的都是贵宾的待遇。而林明他们这些做市场的,无论去哪里,都是求人的,虽说不上低三下四,但看人眼色是难免的。
所以,林明实在是想不通黎明为什么要跑市场。
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黎明也实在是不适合跑市场。
为了更好的做好电网安全装置的市场推广工作,赵总还很正式的召集事业部的众人开了一个会,美其名曰电网安全装置市场推广策划会议。
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未来的电网安全装置的市场推广工作做一个整体策划,从目标市场,到采取什么具体的市场措施等,都进行了讨论。
当然,这方面主要也就是赵总和林明发言。邹佳颖根本就没有做过市场工作,黎明也不熟悉市场工作,所以也就说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来。
林明建议首先要找到目标市场,就是哪里有这方面的需求,就将哪里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这几天,他追着文总学了些知识,也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他了解到这个电网安装装置其实也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需要,主要就是缺电的省份需要,那些电源大省,完全没需要。
比如本省,就是因为自己省里的电厂生产的电力满足不了本省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需要从首都转供一些电量,才有了这种需求。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电网安全装置,一旦出现了这次的事故,首都电网为了自身的安全,就会奖联络线切断,会让本省电网雪上加霜。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到和本省情况类似的省份,去做市场推广工作,至于那些电源大省,那就没必要去跑了,因为人家完全没必要上这种装置。
这个工作就交给了黎明。因为这也不是有难度的工作,只需要查询一些资料,历年来各省的电力供应需求资料,就可以找出这些有需求的省份。
至于具体的推广措施,林明觉得上次去bj参加的杨老师公司的技术研讨会就非常不错。
他对那次会议记忆犹新,毕竟,杨老师的一次讲座,就成功地将谢工手里的项目截胡了。他觉得这种会议,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太有成效了。
林明之后和谢工时常有联系,他知道就这两个多月,杨老师的公司已经从谢工那里签了好几个合同,算是彻底打开了西南的市场。这让林明羡慕之余,不免想找机会学习一下这种市场推广的模式。
林明觉得以现在电网安全装置的市场现状来说,最好是由省局牵头,召开一次新产品鉴定会,广邀各地专家和领导参加。
毕竟,由省局出面,影响力要远远大过公司自己的宣传。
赵总对于林明的提议,非常认可。但是,如果需要省局牵头,就得和省局相关的领导进行沟通,得需要省局领导的同意才行。
林明说:“上次蒋总不是说要召开项目的验收会吗?咱们就借这个东风,把项目的验收会和新产品鉴定会合在一起,这样就有点名正言顺了,估计领导们也愿意。”
赵总对于林明的这个提议,也好认可,但他强调,一切都得看和省局沟通之后的结果再定,毕竟,这种会议,相当于省局为公司背书,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不是愿意接受,必须沟通之后才能定。
林明说:“这个应该是最优的方案,但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大,咱们也确实不能自己敲定,算是备选吧。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