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周围飘荡着的甜腻酱香如同丝丝缕缕交织的棉花,堵的杨大壮肺部发闷,几乎喘不过气来。
肥肉堆积的黄黑额头沁出了汗,杨大壮扯起背心的衣角,在泛着油光的脸上乱抹一通。
他今天要做的是姜汁蒸鳜鱼,这是一道鲜浓类的菜品,正好能够满足考场特殊考情的需求。
菜品的好坏,光用眼睛看必定有失偏颇,但就算每道菜只浅尝辄止,筷子夹上一小口,也是一百来号的菜品,各位评委吃到后面不仅腻味,口舌尝不出细小的差别,更为重要的是,肚子也吃饱了甚至吃撑了。
油腻的荤腥不仅难以下口,反而适得其反。此刻来上一口鲜透的淡口鳜鱼肉,柔和的黄姜开胃却不辣口,必然会高下立判。
比赛开始前的意气洋洋,渐渐随着越来越浓郁的肉香浸透消散,杨大壮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挪回到眼前的这盘鱼肉上。
至少在徐福谦老师傅面前,不能出任何差错。
削干净外皮的土黄姜温凉水洗净,杨大壮没带手套,三指直接捏着姜头,在特制的研磨器上打圈研磨,研磨的力气不能太重,否则姜汁浪费太多;力道又不能太轻,这般磨出来的姜蓉颗粒太粗糙,影响鱼肉入口的口感。
老姜不小,杨大壮的手更大,熊掌似的捏着,莽山般的身躯几乎贴在台面上,莫名有种铁汉柔情。
他虽然只做一条鱼,还是在考场外花费功夫认真钻研过的一条鱼,但为了能在徐福谦面前呈现出蒸鳜鱼最好的状态,上锅前的准备功夫却不少。
所以当苏楚箐开始小火焖肉时,他正处理鳜鱼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般蒸鱼的最后处理工序是在鱼身上剖划纹格,以便保证鱼肉内外一起熟透,同时让外加佐料的味道更好地进入鱼肉内部。
但当他划下第一刀,扁平的刀刃从鱼肉中穿膛而过,苏楚箐就没再看了,转过身,继续四处寻觅她感兴趣的菜品制作去了。
因为她背对着徐福谦,因此没有看见在她回头的瞬间,被杨大壮吸引视线的徐福谦同样转过脑袋,俩人动作出奇的一致。
精神高度紧绷的杨大壮握刀的手一松,他知道,缺点暴露,自己已经彻底输了。
一个小时后,待表盘上的时针指到十,带着袖章的女同志从手表上收回实现,拿起
悬吊在空中的棒槌二次敲铃。
资格证第二场考试?[(.)]???$?$??()?(),
实操考试就此也结束。
几乎在铃敲响的同一时间()?(),
端着盆的工作人员上前()?(),
在每个灶台里倒上凉水()?(),
燃烧的蜂窝煤噗滋冒着白烟熄灭,有些考生锅里的东西还没熟,但也只能骂骂咧咧,将最终的半成品摆上案台。
评鉴的顺序是按照一开始题目抽签的序号。
苏楚箐和杨大壮都排在不前不后的位置,苏楚箐是第56名,杨大壮是第63名。
炖肉需要吃热口,评委从第一位考生案台前开始,按秒计算,十几秒便能评鉴完成,各自说出个分数,站在一侧的记分员记下分,打分环节就算结束了。
因为给分直接当着考生的面,考没与否现场就能知道结果,有的人在评委团经过后面露喜色,更多的人却是气恼地扔了锅,张嘴质问不过的原因。
等裁判官已经走到苏楚箐面前那排考生桌前,她用毛巾包裹着,想要掀开盖子将炖煮好的五花肉盛出来,却被领头的徐福谦制止住了。
“五十六号考生先等等,你的菜品,放到最后一个再评。”
无论是考生还是围观的群众中,都传明,贴在徐福谦耳朵旁解释这样不符合规矩,却直接被徐福谦给怼了回去。
他弓着腰,老态龙钟环视全场,嗓门却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小。
“什么规矩?要是不满意,就去找领导举报我徐某人。一个个,还都是单位推举来的师傅,看看做的什么东西,没熟的也敢端上桌?”
苏楚箐倒是对自己做出的五花肉有信心,既然裁判员要求,她又将盖子盖回去了。
不过两三秒之间的事,众人都来不及回头确认五十六号考生是何许人也,裹挟着浓郁甜酱香味的肥润油香,在闷热的空气中打了个小卷,丝丝缕缕钻进附近考生的鼻子里。
就站在一米开外的徐福谦,自然也闻到了,他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对手艺参差不齐的恨铁不成钢,苍老的嗓音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