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位平时喝散酒都觉得奢侈。”
“还没完呢,你们注意到他另一只手里的饭盒了吗?最近几天,他天天都带饭盒!”
“听说柱子在鸿宾楼干得不错,饭盒可是转正厨师才能用的。”
何裕柱近来在院子里频繁出入,自然逃不过大家的眼睛。
在这个年代,芝麻大的事都能传得人人皆知。
而他老爹刚跟寡妇跑了,不少人正等着看他笑话呢。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带着五岁的妹妹,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生存下去?
不少大人自己都活得艰难。
然而,大家盼着的笑话没看到,反而发现这个小家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你们说,厨子的待遇真有这么好吗?”
“依我看,还是柱子有本事,听说第一天就拜了个好师傅……”
人们正聊得起劲时,易忠嗨和贾东旭走进了院子。
看到易忠嗨和贾东旭进来,闲聊的人立刻安静下来。
易忠嗨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情。
他自然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
不过,他并未多言,只是内心更加好奇了。
柱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真的在鸿宾楼闯出名堂了吗?
看来得找个机会试探一下了。
他刚收贾东旭为徒,即便想多准备几个后备人选,但目前主要精力仍在贾东旭身上。
毕竟,培养出来就是钢铁厂的正式工人,不输厨子。
钢铁厂通常六点下班,但他们今天忙到七点多,也是因为易忠嗨带着贾东旭加班练习。"东旭,我教的东西要多加练习,转正考核绝对不能出错。”
出门前,易忠嗨又叮嘱了一句。
贾东旭点头,表情严肃。
这是他们贾家的机会,他岂能不知?
易家晚饭时,易忠嗨和一位大妈围坐在木桌旁用餐闲聊。“柱子那边到底怎么回事?这几日听到他们院里的议论了吗?”易忠嗨问。
大妈思索片刻说道:“听说柱子已经在鸿宾楼转正了,天天能带菜回家,还常有肉,日子过得不错。"
易忠嗨听后陷入沉思:”你觉得这事会不会有问题?"
大妈回应:“你是说柱子转正的事?我觉得有些蹊跷。"
易忠嗨提起此事,也让大妈觉得事情不太寻常。
一般来说,学徒转正没这么容易,她从未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许是他的师父帮了忙?餐饮业对技术要求高,有名气的大厨连老板都要敬着,通过师父帮忙转正并非没有可能。"
毕竟,自家老易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对徒弟贾东旭的考核内容和答案都是提前告知,考核时还能适当放松标准。
易忠嗨夹起一颗花生米吃了,点点头:"应该是做了假证明,厨师这一行走关系比我们简单得多。"
他想到自己在钢铁厂受领导监督,此事便深埋心底,不会随意传播。"眼下最重要的是确保东旭顺利通过转正考试。"
第二天早晨,何裕柱休息,直到八点才起床。
煮好清粥与雨水一起吃完后,便带着雨水去了三大爷家。“三大爷,咱们出发吧?”他在门外喊道。
很快,阎富贵就带着一个小板凳,手里还拎着一套钓具。
昨天何裕柱说没有钓具,三大爷表示自己家里有旧的可以给柱子用。“雨水,你在三大爷家好好看书,中午哥哥回来一起吃饭。”
交代完雨水后,何裕柱就和三大爷出发了。
阎富贵常钓鱼,算得上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了。
他带着柱子左拐右拐,大约二十分钟后,来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边。"怎么样,这里不错吧?既安静又鱼多!"
阎富贵说着,还带着几分得意。
何裕柱是新手,所以也没急着说话。“三大爷,您的技术真好,我得多向您学习。"
听到这话,阎富贵心里很高兴。
钓鱼的人,谁不喜欢听别人称赞呢?
很快,阎富贵分配好钓具,同时带柱子选定了各自的区域。
他自己选的地方当然是鱼多的地方。
而且特意离柱子远些,免得这个新手打扰到他的鱼群。
当然,他嘴上是不会这样说的。"柱子,你那边位置很好,是我特意为你挑的,之前教你的步骤都记住了吗?我再给你示范一次。"
说着,阎富贵拿出准备好的打窝饵料,小心翼翼地撒了一小撮,接着甩出鱼竿,稳稳坐下。
何裕柱在一旁看后,也跟着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