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过来,急忙摆手辩解:“同志,你听我说,这事跟我没关系,全都是于莉做的,东西也是她拿的。"
“你胡说!我没偷,只是捡到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于莉也迅速回过神来,连忙否认。
方建设根本不理会她们的争辩,严厉说道:“偷没偷东西不是你们说了算的,立刻跟我走!”
“同志,请你高抬贵手!我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我,要是闹到保卫处,我就得丢了工作。"中年妇人见方建设态度坚决,顿时没了之前的强势,转而哀求起来。
想到自己的处境,她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粮票和纸币,“同志,我真的不容易,家里全靠我的收入,我求你网开一面。"
说着,她慌乱地将手中的粮票塞进方建设的口袋。
见到这一幕,于莉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赶忙翻找身上所有钱物,急匆匆地递给了方建设。
“方建设,求你了。
咱们住一个大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就行行好,这次就当没看见吧!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报答你!”两人不停地哀求,神情显得格外可怜卑微。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不就是一点小事嘛,至于这么害怕吗?就算事情闹大了,也不过是丢了工作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方建设心里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紧张。
说到底,还是时代背景和大环境使然。
要是放在未来,丢了工作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工作就是了,无非是收入多点或少点的区别。
可这个时代不一样啊!那个时候的工作岗位本就稀缺,而且还不允许摆摊做生意或者自主创业,否则容易被视为投机倒把。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就连清扫街道这样的活儿都有很多人排队等着干。
因此,一旦失业,再想找份稳定的工作简直难如登天!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题外话。
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国内陆续开展了几次下乡运动。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些运动吗?或者说,组织人们下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一是为了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二是让知识分子接受农村劳动的再教育;第三是支援农村建设。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同时解决大量城市闲散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当时就业岗位实在太少,大批闲散人员滞留在城市里,时间久了难免会引发混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而那时祖国大地尚未完全开发,农村也亟需支持。
于是就有了这项一举多得的下乡运动。
好了,回到正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失业无疑是最严重的后果,难怪于莉两人会如此恐慌。
当然了,方建设的初衷并不是真的要揭发他们,让他们失去工作。
他所做的不过是吓唬他们而已。
既然他们已经主动给了好处,方建设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自然希望息事宁人。
想到这里,方建设说道:“鉴于你们愿意改正错误,这件事我可以替你们保密。
但如果再犯,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绝不会再有下次了,我代表全家感谢您的宽容!”中年妇女连忙鞠躬致谢后匆匆离开。
方建设见状也不打算多留,转身准备离去。
然而刚走了几步,背后传来于莉的吞吐声:“你等等,能不能帮我个忙?”
方建设下意识回头,可当他目光扫过时,原本想问的话却咽了回去。
谁能想到呢?一个成年人居然会被吓得……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你先等一下,我马上回来。"由于于莉的窘态也是自己造成的,方建设决定帮忙,于是赶往休息室。
今天发了新工装,其中一套还留在那里。
尽管保卫员的上衣和工人制服不同,但裤子款式和颜色是一样的。
方建设迅速取来新裤子回到厂房。
此时于莉仍窘迫地站在原地,看到方建设回来,脸顿时涨得通红。
刚才只顾着害怕,没意识到其他。
现在冷静下来,想起自己失态的模样还被方建设目睹,于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快把裤子换上,我先走了。"
方建设感觉有些尴尬,便把裤子递给于莉,随后急匆匆地离开。
于莉也不敢耽搁,趁没人注意迅速换好裤子后也急忙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