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羞得满面通红:“你这没羞的丫头,李大夫把你那个雕得也不小,你又是何时让他看的?”
李卫国:“……”
即便隔着一堵墙,他的听力也极其敏锐。
哪怕前院阎埠贵夫妻打牌的声音,他也听得一清二楚。
真是造孽!
李卫国这次不仅送来了草药,还为几个孩子进行了针灸治疗。
除了这些,他还带来了一头约八十斤的小野猪,这让原本对吃药和针灸有些抗拒的孩子们既欢喜又纠结。
没人会宰猪,李卫国只能自己动手。
他把猪挂在院子里的树上,立刻吸引了垂涎欲滴的孩子们围观,连平时文静的春兰和秋菊也不例外,这足以说明孤儿院平日里伙食有多简单。
刘院长对李卫国的技艺赞不绝口:“若非知道你是医生,我还以为你就是个杀猪的好手,这手法太娴熟了!”
春兰和秋菊连连附和:“没错没错,李大夫比咱们边区的郑屠户强多了!”
李卫国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否认,欣然接受了大家的夸奖。
毕竟,作为世界第一猎人,杀猪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别说郑屠户,就算是号称镇关西的郑屠来了,也配不上给他提鞋!
他的宰猪技术甚至超过了庖丁解牛,且更加精湛。\新\完′本_神,站¨ -更.新.最/全\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整头小野猪眨眼间便被分割成一块块整齐的肉块。
年纪稍大的孩子负责清理内脏,李卫国则带领其他孩子一起包包子。
这种食物在物资匮乏时非常实用,面、菜、肉俱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应有尽有。
一个包子就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实属难得。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放些肉;经济拮据时,则以蔬菜为主。
哪怕只有少量的荤腥,也算作肉包子。
实在买不起肉,纯素馅的包子同样美味。
尤其是爱面子的人,不用担心别人嘲笑,因为外皮遮住了里面的真相。
这样既接地气又多样化的美食,在世间又有几样?
……
包子蒸好后,李卫国亲自分发给大家。
一边发包子,一边留意每个孩子的反应。
不知是因为孩子们懂得感恩,还是刘院长与春兰秋菊教导有方,每个孩子拿到包子后都会向李卫国道谢。
对此,李卫国感到很满意,绝大多数孩子的情绪都是积极正面的,负面情绪极少。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一周过去,李卫国第三次来到孤儿院。
可惜这次他只带了银针和草药,既没有粗粮窝头,也没有美味的包子,许多孩子的期待落空,情绪值因此转为负面。
当然,积极的一面也不少。
李卫国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让大家都能吃上大包子。
即便这次空手而归,依然受到多数孩子的热烈欢迎。
“孩子们,有没有人想跟我一样,长大后进山打猎,也让你们的兄弟姐妹吃上肉?”
“有!”
“李叔,我也想打猎!”
“李叔,您可以教我们打猎吗?”
……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李卫国十分欣慰:“想学打猎可不容易,现在我给你们一个任务,谁要是能做到,我就考虑教他。”
李卫国布置的任务简单却极具挑战性——扎马步。
教完要领后,他便悠然离去。
至于是否有人坚持到底,能达到何种程度,这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万千果实。
李卫国从不追求精耕细作,他的方式是广撒网、薄收获,最终成果如何全凭天意。
话说回来,就算颗粒无收,一个好苗子都未发现,他也毫无悔意。
已经指引了方向,若仍有人在黑暗中不知前行,那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决定。
……
过去,李卫国常需定期去医院复查。
如今不必如此,有了孤儿院作为借口,一周都不用踏足职工医院一次。
相反,他频繁进山打猎,偶尔回小王庄与家人团聚。
自从上次召开全村大会以来,小王庄的局势有些变动。
一些有关系、有门路的村民嫌弃村里生活条件差,认为支书和大队长能力不足,索性另谋出路迁往其他大队。
当前农村户口迁移相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