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新途径,同时维持合法隐逸状态,李卫国再度拜访陈院长:“院长,这是我借鉴师门秘术,在协和观摩后整理出的新急救法,您看看是否可行?”
近来,李卫国在职工医院多以闲散度日,三日忙碌两日懈怠。*3~8\看.书\网· ¨免!费^阅\读¨
有时仅上午于理疗科露面,午后即离去,声称赴协和进修医术。
偶或一日全无踪迹,毕竟赵秋红掌管科室,无需他过多操心。
即便有人异议,孙大春主任亦不会多言。
李卫国赴协和学习乃陈院长亲自批准,纵有不满亦无济于事。
李卫国并非不知深浅,常借汇报心得向陈院长示好,如此方得闲适生活。
陈院长闻此,笑容满面:“又有什么新发现?说来听听。”
近日医院内议论颇多,尤其两名竞争对手不满李卫国赴协和之事,指责此举扰乱医院秩序。
陈院长虽无奈,但协和刘教授乃其师尊,此建议对医院有益,他无法拒绝。
话虽如此,总有些人不识大体。
明明此举利大于弊,却偏生视若无睹,甚至诬蔑他胡乱行事。
眼下,李卫国带来新成果,若成效显著,哪怕不及上次般轰动,仅在本院推广,亦足矣平息众议。
随着李卫国改良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普及率的提高,医生在临床中使用它的频率也在上升。
随之而来的是,李卫国所获得的情绪反馈值不断攀升。
从前,每次得到的反馈值不过一两分,如今有时竟能达到几十甚至更多,且常以连续多波的形式出现。
对此,李卫国决定推出更多创新成果,一方面是为了向医院交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惠及患者,为自己积累福报。!咸_鱼-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
更何况,即便他现在不公开这些技术,几年后西方国家也会将其引入。
与其被动跟随,不如主动引领潮流。
这次推出的并非全新技术,而是大众熟知的心肺复苏术。
虽然这一方法古已有之,但早期形式较为繁琐,且未包含现代版本中常见的口对口人工呼吸环节。
古代医者虽尝试通过竹管辅助通气,但显然不够便捷。
凭借出色的绘画技巧,李卫国将心肺复苏的动作绘制得生动形象,即便是外行人也能迅速掌握。
陈院长在仔细研究了几幅示意图后,惊叹于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卫国,你真的要将这门技艺公之于众?难道不怕被师门责备?”面对质疑,李卫国坦然一笑,他早已为自己虚构了一段师承背景,无需过多辩解。
在他看来,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缠。
事实上,凭借他的能力,若非顾及家庭责任,早已游历四方。
无论身处何地,他都不会吃亏,只会让对手自食其果。
“陈院长,既然我愿意分享,说明已做好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
若是推广不便,大可不必勉强。”
“完全没问题!非常欢迎这样的贡献。”陈院长紧紧握住李卫国的手表示感谢,“医院因有你而倍感荣耀……”
一番赞誉下来,李卫国终于寻得空隙告退。
离开时,他不禁感慨:没想到平日严肃认真的陈院长竟如此健谈!
李卫国走后,陈院长不敢耽搁,立即赶往协和,拜访他的导师刘成教授。?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作为协和呼吸科的领头人,刘教授见到陈院长带来的心肺复苏分解图时,激动得差点晕厥,仿佛自己成了北京城第二位接受心肺复苏的人!
实际上,陈院长已学会心肺复苏,虽未实际操作,但凭他的医术水准,看过便等于掌握,仅是熟练度差异,绝非不会。
刘教授虽主营呼吸科,但心肺复苏涉及心脏与肺部,与呼吸科亦有联系,称他是此领域的权威毫无问题。
平复心情后,刘教授迅速召集协和多位专家,一同探讨李卫国提出的心肺复苏方法的可行性。
……
李卫国离开医院后,直接骑着边三轮返回小王庄。
据说向阳公社的大食堂已开始供应伙食,他想回去品尝,看看传说中的集体食堂究竟是何模样。
注意,向阳公社便是小王庄所属镇更名而成。
公社成立时,曾掀起一股改名热潮。
单是名为红星公社或向阳公社的,全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