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让傻子去找人,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贾东旭心知肚明,一眼看穿何雨柱的意图,想拖延绝不可能。
*删减部分:
易中海明白不能再拖延,否则徒弟的身体可能撑不住:“行,东旭你抓紧,尽快让姓李的搬回去,别真让他霸占了柱子的房子。!第.一¢看~书_网\ .首¢发′”
“师父您放心!”
贾东旭十分开心,决心将那面墙加固得像铜墙铁壁,免得李卫国在上面钻洞。
成本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只要处理得当,或许还能小有盈利。
看着贾东旭这般兴奋,易中海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小子该不会连我也骗吧?
……
轧钢厂职工医院的理疗室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厂里人都知道,职工医院有个年轻英俊的李医生,不仅容貌出众,医术更是高明。
自轧钢厂成立以来,从未有一位医生能像李卫国这样为所有工人传授医术,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据说李医生的急救方法即将刊登在报纸上,还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这么优秀的医生就在眼前,哪个患者不想找他看病?
可惜,除了正常的理疗,李卫国几乎不亲自出诊,说是因为自己太年轻,怕把人治坏了。
李卫国不开口,病人也只能干着急,毕竟他只做理疗,针灸另有专人负责。
若有人试图用职权强迫李卫国出手?
还是别冒险了。
没有达到一言可定生死的地步,逼迫医生等于自寻死路,尤其是这样的高明医者!
……
“主任,下午我有点私事,想请个假,您看……”
眨眼间,一周过去。
周六中午下班时,李卫国向科室主任孙大春提出请假。
这一周,李卫国为理疗科带来了双倍的病人,这让身为主任的孙大春既痛苦又高兴。
虽然厂里职工看病全报销,医生的收入和病人数量并无直接关联,但作为主任,科室病人多、口碑好,孙大春脸上也有光彩,业绩突出也能更进一步。
因此,孙大春没少给予李卫国正面支持,李卫国请假自然爽快答应。
科室里的其他医生则不行,除了小赵秋红,其他人没少给李卫国添麻烦。
赵秋红服用李卫国开的汤药后,感到气血畅通,胃口变好,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不过,彻底祛除病根并非易事,还需长期调养。
即便如此,赵秋红对李卫国充满感激,有时甚至想以身相许。
“卫国你就安心休息吧,你的工作我让秋红接手!”
“谢谢主任,告辞!”
……
离开职工医院,李卫国先去食堂吃午饭,随后骑车前往烟袋斜街。
李卫国在鸽子市送鱼时,接到了一对中年夫妇的订单,他们预定了18条鲤鱼。
根据地址,他很快找到一个大杂院。
刚到门口,就被一位中年妇女拦住。
“小伙子,你找谁?”
如今,人们对陌生人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
大杂院的大门通常不上锁,若有心怀不轨之人,很容易得逞。
李卫国掏出中年夫妇留的纸条,“大妈,有人订了鱼,我来送鱼。”
在这年月,邻里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哪家要办喜事,消息早就传开了。
一听李卫国是送鱼的,妇人虽未细看纸条,也明白情况。
“稍等,我去叫人!”她热情地招呼。
李卫国车后的竹筐不便入院,热心的妇人很快唤出中年夫妻。
夫妻俩检查竹筐里的鱼,乐得合不拢嘴。
李卫国的鱼鲜活无比,即便装筐依旧生猛跳跃。
围观的众人见状,纷纷投来羡慕目光。
“小伙子,还有吗?”
“多少钱一条?”
“能跟我换点吗?”
……
尽管李卫国没说自己是卖鱼的,但众人心里明白,能一次送这么多且规格统一的鱼,绝非个人所为,八成是鱼贩子。
那时的小贩不少,大家心知肚明,轻易没人举报。
只要不被查出来,风险并不大。
毕竟在这个供需失衡的时代,和卖货人作对,就是自讨苦吃,还得罪邻里。
就像李卫国送鱼这事,只要官府无大规模整治,即使有人举报,也不过是他运气不好。
不过,举报者日后在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