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你可见过如此荒诞之事?”“陛下,臣倒觉得这事颇有意思。”魏征捋着胡须。
“您看这些藩王,一个个都成了繁衍专家。”
“可惜他们只知道制造麻烦,不懂得为国分忧。这跟当年的汉朝宗室倒是有几分相似。”“朕记得汉朝宗室也常闹出乱子,但似乎没这么夸张。”
李二站起身来。
“一个藩王竟然能生出一百多个儿子!就算是朕的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加在一起,也不及他一人的数量。”
“陛下说笑了。这些藩王不过是在享乐罢了。”魏征正色道。
“相比之下,我大唐宗室虽然人丁也不少,但都各有职司。”
“像太子殿下就能独当一面,为陛下分忧。”
“说得对!朕当年定下宗室制度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我`地,书¨城_ ′耕+欣.蕞`哙+”
李二走到天幕前。
“宗室子弟若想享受优待,就得为朝廷出力。像这样只知道享乐的,朕早就......”
“陛下请息怒。”
魏征打断道。
“不过这山西布政使也真是难做。一年到头忙活,最后还倒欠了二十万石粮食。”“若是让房玄龄去当这个布政使,怕是要气得写一百篇奏章。”
“哈哈哈!”李二突然大笑起来。
“说起来,朕倒是有些同情那些王妃。”
“你想想,这么多儿子,她们得记多少名字?怕不是要把府上的下人都认错。”魏征也忍俊不禁。
“这些王爷怕是连自己几个儿媳妇姓什么都记不清。若是让陛下去做个考试,考考他们认不认得自己的儿子···”
大元位面。“这也太离谱了!”
元世祖忽必烈喝了口酒。
“你们看看,这就是汉人学我们蒙古人的结果。”“大汗,这些藩王确实有些过分。”
阿合马摇了摇头。
“我们蒙古虽然也重视子嗣,但至少懂得节制。这些人倒好,一个个比种马还厉害。”“朕当年分封汉地诸王时,想过会出乱子,但没想到他们竟然搞出这种事情来。”
忽必烈咪起眼睛。
“蒙古贵族养几个儿子是为了壮大部落,可他们倒好,完全是在给朝廷找麻烦。”“大汗英明。这些藩王简直是把咱们的制度学歪了。”
阿合马继续说道。
“我们蒙古人讲究子嗣多是为了部落强大,他们却只顾着享乐。这山西一省的粮食都养不起他们!”
“哈哈,朕倒是想问问他们。”忽必烈突然大笑。
“你们这些儿子,能有几个会骑马射箭?”
“怕不是一个个都只会吃喝玩乐。就这样还想效仿我们蒙古人的制度?”“大汗说得是。他们只学到了表面。”
阿合马接话。
“我们蒙古贵族的子嗣虽多,但个个都要参与军政。”“这些人倒好,光知道生,不知道养,更不知道治。”忽必烈端起酒杯。
目光中闪过一丝戏谑。
“要是让这些藩王去草原上住上一年···看他们还有没有心思整天造人。怕是连自己都顾不上了。”
阿合马看着天幕。也忍不住笑了。
“这些人要是真去了草原,怕是连马都骑不稳,更别说打仗了。”这一幕让古人们不禁感慨这些藩王的荒唐。
山西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
就这样被一群只知道享乐的藩王挥霍殆尽。朝廷的禁令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
仿佛皇权在这些王府门前就失去了效力。
这家人倒是把“多子多福”这句话理解得透彻。怕是连民间的普通百姓都不敢这般肆意妄为。一想到那些藩王府里乱成一锅粥的场景。
就不禁让人忍俊不禁。
那些儿子们怕是连自己的兄弟都认不全。走在街上遇到了也只能装作不认识。
更有趣的是那些准备“洗手不做皇粮农”的姑娘们。看来是打算转行去做王妃了。
这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只是不知道进了王府之后。
要怎么在众多妃嫔中脱颖而出。看来这老朱的一番好意。
最后反倒成了后患。
本想效仿元朝的藩王制度。
没想到这些藩王只学会了享乐。把守土安民的责任都抛到了脑后。这一代代积累下来的问题越滚越大。最后竟然成了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