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也是借敌之力?”老朱想起自己从小在农村的经历。
种地时要看天气。打仗时要看地形。
这不就是借物之道吗?
冯国用说:“人类虽然看起来弱小,但懂得利用工具,反倒比那些凶猛的野兽更厉害。”老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我大明现在也是如此。虽然建国不久,但只要善用百姓之力、文臣武将之力,何愁不能长治久安?”
蓝玉插话:“就像陛下说的,我们打仗也要看准时机。这不就是借天时地利之便吗?”老朱摆摆手。
“有趣,实在有趣。我们人类不但会借物,还把这本事发展到了极致。”
常遇春说:“看来我们打仗用的谋略,也是祖先留下的本能。”
老朱又想起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当年在寺庙里。
不也是借佛门之力才活下来的吗?如今做了皇帝。
更要学会借助百官之力治理天下。傅友德轻声道。
“这么说来,我们人类最了不起的本事,就是懂得借力打力。老朱点点头
望着殿外的月色。
远古先民的智慧让他深感震撼。却又觉得亲切。
这不正是他一路走来的写照吗?从乞丐到皇帝。
不就是靠着这股子取巧的本事?
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看完天幕内容。
难得收起了平日里的傲慢神情。这远古先民的智慧。
意让他这个自诩博学的天子也感到惊讶。“这色彩之说,倒是新鲜。”
和珅瞥了眼天幕。
“原来我朝秀丽山川,在牛羊眼中竟是如此单调。”
刘墉脱口而出。
乾隆忽然想到了自己珍藏的各色宝石那些晶莹剔透的玉器。
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芒。不正是这三原色的变化吗?
纪晓岚说:“若按此说,我们画工描绘的山水,岂不都是障眼法?”
“有道理。”
乾隆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
“这倒让朕想到了清供之术。那些花卉明明颜色寡淡,摆在一起却让人赏心悦目。”和珅立刻会意。
“想来那些花匠,也是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御膳房的厨子们呢?”
乾隆突然来了兴致。
“他们摆盘时讲究色香味俱全,莫非也是这个道理?”
纪晓岚笑道:“陛下说得是。想来这色彩之道,在民间也早有应用。”
“朕倒要请教你们,既然人类善借外物,为何还要钻研这些虚无缥缈的色彩之道?”和珅道:“或许正因为人类善借外物,才会想方设法让生活变得更加精致。”
乾隆的目光透过殿窗望向远处的御花园。
那些亭台楼榭,雕梁画栋,不也是人类巧借外物的结果吗?
这让他对自己统治的大清帝国。突然有了新的认识。
乾隆轻声说。
“看来我们这些讲究排场的人,倒是把祖先的本事用到了极致。”
“这么说来,我朝建筑之精关,礼仪之繁复,倒像是这借物之道的延伸。”
乾隆陷入沉思。
远古先民的智慧如此深邃。
或许还能从中找到更多治国理政的启示。纪晓岚望着天幕若有所思。
“这哺乳动物能重见天日,倒像是我朝承继前代之运。
【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应该也和牛羊一样是红绿色盲,但就偏偏出了意外。】
【我们灵长目祖先的某一次基因突变,错误的多复制了某一个片段,把三色视觉又找了回来。属于是程序bug变得好用了。】
【因为三色视觉在辨认成熟果实和发现捕猎者上有着很明显的生存优势,由此保存下了这个基因。但这个基因并不是很稳定,现在世界上仍有6%的人是红绿色盲。】
【灵长目普遍拥有立体视觉,毕竟在林间枝头快速移动时就需要立体视觉来判断树枝的离。这也为我们后来捕猎判断猎物距离打下了基础。】
【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大脑。从远古到现在人类的脑容量不断增加,但要知道发育大脑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仅占体重2%的大脑却要消耗20%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