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棉花糖小说网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 第四十三章 古人看宋真宗封禅,刘彻傻眼了:他也配?

第四十三章 古人看宋真宗封禅,刘彻傻眼了:他也配?

这又是什么情况?

看来得提醒治儿一番才是。大明位面。

老朱看完天幕上的内容。重重地锤了一下龙椅扶手。李善长和刘基相视一眼。看来陛下是动了真火。殿中沉默了片刻。老朱忽然大笑起来。

“这李家父子倒是有意思,一个没封成,一个替他封了。你们说说,这算不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基抚须笑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天幕上说什么寒门翻身,倒是跟陛下有几分相似。”胡惟庸接话道。

“是啊,这李治能从权贵手中夺回权柄,确实有几分本事。”老朱却突然正色。

“哼,这些个世家大族,还不是仗着祖上的余荫作威作福。李治倒算是个明白人,知道提拔寒门。”

徐达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这魏征倒是个有趣的人物,敢这般直言相谏。”“有趣?这分明是给自己主子上眼药。\k*s^w/x.s,w?.`c.o/m~”

老朱冷笑:“什么先捧后打,这种臣子留着也是祸害。”汤和轻声说道。

“陛下,这天幕上的评说倒是新鲜,什么职场大戏,听着倒像是在说朝堂之事。”老朱摆摆手。

“朕倒是对后面的皇帝更感兴趣。这唐朝能有这般气象,看来后面的皇帝也不简单。”众臣见老朱兴致渐起。

纷纷围拢过来。

等待天幕上新的内容。老朱却在想。

这些皇帝封禅的事迹。倒是给了他一些启发。天幕上的光影流转。老朱眯起眼睛。

等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始。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

倒应该好好看看。毕竟治国安邦。

就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听闻李二未能登泰山封禅。

古人们不禁连连叹息。

心道这般盛世天子居然三次错过良机。倒真真是可惜。

围观之人纷纷摇头一边议论着天象。一边感慨命数使然。

“这也太戏剧性了,封一次泰山还能遇上这么多么娥子。”“你不懂,这分明是天意使然啊。”

看着天幕上的内容。不少人暗自寻味。觉得李二这般英主。

竟被一颗彗星耽搁了大事。也是天意弄人。

尤其是听到魏征那一段。不少人忍俊不禁。

心想这老臣当真是敢说敢谏。怪不得能在朝堂上立得住脚。“这魏征可真是个妙人。”

“可不是,又摔又拆的,把皇帝都整得没脾气。”至于李治代父登封一事。

倒是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有人暗自感慨这份孝心。

也有人觉得李治虽为守成之君。却也算得上克己奉公。

治理有方。

更有人打趣道这事儿怎么还能让武则天也跟着去了。这下可真是全家总动员。

“你说李治是不是存心让他娘也沾沾这份喜气?”“这话可不敢乱说,谁知道是何缘由。”

看客们听到李二临终前还惦记着封禅大事。不禁为这位千古一帝感到惋惜。

又见其子最终完成父愿。

倒也觉得这般结局也算圆满。虽说李治名声不及其父。

但能继承父志。守成中兴。

在场之人也不禁对这对父子生出几分敬意。

“这老李家的父子情深,倒是让人颇为感动。”“可不是,这才是真正的继承父志啊。”

【第五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一生极具反差,前半生将大唐推向最高峰,开创华夏历史上最强盛世,开元盛世。后半生却将其带入安史之乱的深渊。从此大唐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但李隆基的前半生单凭一个“开元盛世”就足有泰山封禅的资格。他先后平定韦后之乱,铲除姑姑太平公主,结束宗室乱政的局面。而后励精图治,虚怀纳谏,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国力空前强盛。】

【开元盛世建盛业之中华,响彻寰宇。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

【...】

【第六位,宋真宗赵恒。是最后一位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泰山封禅也因他掉价。自此,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是个守成之君,一生沉溺于“东封西祀”中,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他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到其晚年已经“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