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适时补充。
“那时的长安,据说四方商贾云集,胡风盛行。”崇祯沉思良久。
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风格迥异的画作上。眼前这个与礼法相悖的盛世。
令他不禁怀疑起自己一直坚持的治国之道。或许民心安定的关键。
并非在于束缚约法。
而是在于给予足够的自由。
这般想着。
崇祯不由得期待起天幕后续的内容。这个令他震惊的盛唐。
想必还有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传说吴道子作画时必须搞点酒,作为精神注入剂。\第¨一/看?书?旺· ^嶵¢芯*章+洁_更-歆\快!同样有这个毛病的大唐还有一位,那就是号称太白金星坠地,啪叽而生的青莲剑圣,诗仙李白。】
【历史上很多天才都是在去世之后,作品才开始流传千古。而李白出道即巅峰,他的诗在盛唐时期就受到人们的疯狂追捧。】
【总的来说盛唐的大诗人并不少,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每一个都是大争之世的天之骄子,单独拿出来都能引领一个时代。但没有一位像李白这么气人。】
【面对这个货,你很难找到准确切入点。你会怀疑有些东西是不是生下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句话说得好。若言盛唐如人,则人之多矣;但论盛唐欲化身者,李白诚其人也。】
【要了解李白,除了诗之外还有别的东西。行书《上阳台帖》卷被认为是李白“唯一”的存世墨迹,内容仅有25个字。短短几句话,用笔劲健苍茂,笔力雄健。】
【这个帖子写在天宝初年,当时李白己经四十多岁。在这个深藏功与名的年纪,却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对他来说实在有点憋屈。还好他骨子里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老则老矣,却依旧豪气万丈。】
——“李白:没有酒,我就是一只废白。”
——“这简直就是盛唐版顶流啊,粉丝遍地都是。”
一一“‘啪叽而生’绝了,这个梗我能笑一年。”
——“王维孟浩然:这个人太会卷了!”
一一“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我们只会磕头。”
一一“别人写诗靠灵感,李白写诗靠酒量。”
——“四十岁还在为政治抱负发愁,这也太真实了。”大唐位面。
唐玄宗坐在御案前。
看着天幕中关于李白的描述。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精彩起来。高力士站在一旁。
看见圣上的表情变化。忍不住轻声问道。
“陛下可是想起了什么?”
“这个李白,朕当年就知道他是个奇人。”唐玄宗摇着头笑道。
“只是没想到后世会这般评价他。”高力士附和道。
“这李白确实气度不凡,还记得他初入长安时,那副傲气冲天的模样。”杨贵妃听到谈话:
也凑了过来。
“臣妾记得他醉酒起舞时的样子,确实与寻常文人不同。那时陛下还让他作诗,他提笔便成,一点不见思索。”
唐玄宗听着身边人的议论。目光又转向天幕。什么太白金星坠地。这倒是个新鲜说法。
那个“顶流”是什么意思?虽然不懂。
但想来应是赞美之词。
“说起来,这吴道子与李白倒是颇为相似。”“都是需得饮酒才能创作的奇人。”
杨国忠在一旁接道。
“陛下说得是,这两人都让人难以捉摸。只是李白的性子更加狂放。”唐玄宗听罢。
若有所思。
当年自己封他为翰林供奉。
他却没过多久就告辞离去。如今看来。
或许正是这份不羁。才成就了他的不凡。
这些评价虽然令人惊讶。却也在情理之中。李白斜倚在案前。
手中的酒樽已经半空。
看着天幕中对自己的评价。他不屑地笑了笑。抬手又饮了一口酒。
“我李白何须后人评说?天地为纸,江海为墨,又岂能写尽我的豪情?”旁人刚要开口称赞。
却见李白已经站起身来。
“什么盛唐如人,简直可笑。这盛世江山,不过是陪衬罢了。诗仙之名,我生来便已注定“至于什么‘出道即巅峰’,哈哈,难道我还需要一步步往上爬不成?”
他随手拂袖。将案上的酒壶打翻。酒水洒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