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棉花糖小说网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89

大明锦衣卫989

筷`当林悦报出“紫微垣勾陈一,赤经15时18分”时,赵莽看见牛顿手稿上的螺旋突然渗出银辉,与璇玑玉残片的光芒在空气中交织成网。泰晤士河的漩涡渐渐平息,那些被吞噬的杂物正以慢镜头的速度从雾里掉出来,其中竟混着片绣着龙纹的明代丝绸。

小林突然指向光谱图:“暗纹……在变成星图上没有的图案!”

赵莽凑近细看,那些新浮现的纹路像串密码,在红线波浪里游动。他忽然想起牛顿笔记最后那句被墨水浸染的话:“当东方苍龙遇见西方苹果,时间会在玉与纸的缝隙里呼吸。”

应急灯熄灭的瞬间,观测站的玻璃幕墙外,一道淡紫色的光带正从河面上缓缓升起,光带里浮动着无数光点,像被打散的星图重新聚拢。赵莽摸到口袋里的璇玑玉残片,它正在发烫,仿佛要在掌心烧出个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虫洞另一端……可能不只是1626年。”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探测器传回的辐射频谱,有明城墙砖的硅含量特征,还有……十七世纪伦敦的煤烟颗粒。”

赵莽的目光落在牛顿手稿的扉页,那里有行铅笔字,是他去年修复时发现的:“1696年冬,见东方客持玉,知三百年后事。”他突然明白,这不是跨越三百年的相遇,而是一场早已写好的轮回。

泰晤士河的雾气重新漫上来,带着潮湿的煤味。赵莽按下量子计算机的紧急制动键,却发现按钮上不知何时凝了层霜,霜花的形状,正是二十八宿的连线。

玉火淬时

赵莽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电子扫描件的页脚泛着淡金色光晕。第三章"论宇宙系统"的空白处,那行希伯来文批注像条苏醒的蛇,每个字母都在视网膜上烙下灼痕。他调大对比度,朱砂圈注的"玉火"二字突然渗出暗红色光斑,与实验室光谱仪里王恭厂残留物的能量峰值图谱完美重叠。

"68%湿度触发显影。"赵莽对着空气喃喃,三天前伦敦塔文物展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当时他正对着牛顿手稿展柜拍照,玻璃倒影里自己的肩膀上,竟爬着璇玑玉特有的云雷纹。那天展厅的温湿度计显示68%,和南京博物院提供的王恭厂遗址气象数据分毫不差。

观测站的除湿机发出齿轮卡壳的声响。赵莽转头看见小林举着个密封袋奔过来,袋里的璇玑玉粉末正在发光,银蓝色的粒子顺着袋壁流淌,在白色背景板上拼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刚测的能量频率,"小林的声音发飘,"和牛顿笔记里记录的1687年彗星尾迹完全一致。"

他突然想起林悦寄来的那枚拓片。故宫修复师在万历星图的木轴里发现块残玉,拓片上的纹路经三维建模后,竟是个微型虫洞结构。此刻那拓片就压在牛顿手稿的打印件下,赵莽掀开时,两张纸接触的边缘突然冒烟,灰烬在桌面上聚成"紫微"二字。

"南京那边下雨了。"小林指着卫星云图,长江流域的雨带正以诡异的角度旋转,像被无形的漏斗引导。赵莽抓起电话,林悦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王恭厂遗址的考古坑在冒白雾,湿度计卡在68%不动了!"

观测站的玻璃突然蒙上水汽。赵莽伸手去擦,却在雾上看见行希伯来文,和牛顿批注的笔迹如出一辙:"玉火需借龙气燃之"。他猛地扯开恒温箱,牛顿手稿的真迹正在发烫,羊皮纸边缘卷曲如火焰,那些拉丁文句子在高温下渐渐隐去,露出底下覆盖的中文小楷——正是王恭厂爆炸前钦天监的观测记录。

"虫洞的时空坐标在跳变!"小林尖叫着指向屏幕,原本锁定1626年的数字正在倒转,1625、1624...最后停在1687年。那年正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的年份,也是牛顿在笔记里画下璇玑玉草图的年份。

赵莽突然明白"玉火淬之"的含义。他抓起密封袋往反应炉跑,璇玑玉粉末接触高温的瞬间,实验室所有钟表开始逆时针转动。透过炉门的观察窗,他看见那些银蓝色粒子正在重组,形成的图案一半是牛顿手稿里的太阳系模型,一半是万历星图的紫微垣。

"伦敦塔的湿度升到68%了!"小林举着监测仪撞开房门,屏幕上的泰晤士河正在沸腾,河面上漂浮的十七世纪沉船残骸突然清晰起来,桅杆上挂着的东印度公司旗帜还在飘动。

赵莽盯着反应炉里的光影,那些交织的星图与公式正在渗出液体,在炉底积成小小的水洼。水面倒映出两个重叠的人影——一个穿着明代官服的老者正在绘制星图,另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