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比?奇*中′蚊·徃` ¢最_薪`璋¨节-耕,欣\哙¨
《大周时报》在第一期时,虽然五千份一经发售,立即采购一空,但是真正进入寻常百姓手中的并不多,反倒是一些诸如樊楼掌柜这样的人,是看在杨骏的面子上大肆采购的,因此,第二期的销量好坏决定了《大周时报》的命运。
所幸的是,《大周时报》不负众望,有着第一期珠玉在前,第二期自是不遑多让,更何况,内容为王,因此,第二期在杨骏的预估下,首刊印刷八千份,想着再怎么算也是够的!
只是杨骏还是低估了大家的热情,或者低估了开封城内民众对于事实信息的渴望,官衙、府邸、会馆、商铺,大街小巷中都在谈论着报纸上的内容。
截止到正午时分,《大周时报》二期所刊印的八千份已经销售一空,要知道同样的时间,昨天还只是卖了三千份,可见今日销量之疯狂!
中书门下处!
身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的李谷,今日在看到《大周时报》时,还以为是昨天的报纸呢!不过,当他拿起报纸,映入眼中的内容不由得让他微微诧异!
昨日,陛下驾临西庄,亲自设宴给王峻送行,另赐给皇帝骑的御马以及玉带,握着他的手送别。!0^0*小`税`枉¨ _无+错,内~容!本来这件事本身,倒不是什么值得渲染的大事,但是《大周时报》却联系到保家卫国这一层面,使着李谷对《大周时报》的感官上,立马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时候,枢密院副承旨地魏仁浦来到这里,李谷当即拿起报纸递给魏仁浦道:“道济啊,最近几日坊间倒是流传起报纸了,不知道你关注此事没有?”
魏仁浦,字道济。面对着李谷的问话,魏仁浦对于昨日兴起于坊间的《大周时报》并不陌生,甚至第一版内容他还瞧过了,因此,他点了点头道:“大学士范质昨天在报纸上的观点,倒是与李相公的政见甚为一致,大周刚刚立国未稳之际,最主要之事还是要轻徭薄赋!”
李谷点了点头,然后将着报纸送到魏仁浦的手里道:“这是今天的报纸,你看看里面的内容!”
魏仁浦不明白李谷怎么上来让他看报纸呢,不过当他看到报纸的内容后,不由的吃了一惊道:“也不知出自谁的手笔?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保家卫国,细细想来,若是能够把握住民众的力量,收为朝廷所用,亦是不容小觑啊!”
李谷对于魏仁浦的话深以为意道:“道济这话倒是与我不谋而合,据我所知,《大周时报》还是挂在弘文馆名下,不得不说,这弘文馆总算是做了一件实事!我觉得,可以作为朝廷官报,内外衙门可以订阅!”
“李相公言之在理!”
《大周时报》在广顺元年冬月初八日一炮而红,奠定官方报纸的根基、地位。~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
……
第二天晚上,杨骏便邀请冯吉、范质、李昉在樊楼中庆功。
《大周时报》要想继续保持下去,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招募一批人手,要知道在场的几人都是弘文馆走出来的朝廷命官,前途远大,你说偶尔前来帮帮忙,甚至挂个名还行,谁能一直全职在这里工作呢!
不过,京城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文士。有的甚至是有举人功名。范质帮忙招募了一批,杨骏亦招募了一批。计有十人。
随后,杨骏连续地在《大周时报》上推出“强手”。
十一日,范质邀请平章事李谷的文章发表在《大周时报》头条。李谷的名声不仅局限于朝廷内,在朝堂之外也是声名远播,要知道就在前不久,淮阳官民数千人请求为李谷立生祠,此事最后惊动陛下都同意,李谷苦苦推辞,才制止此事
李谷文章浅论了纳税、服役的制度,意在为国家增加税收,稳定兵源,要知道朝廷目前执行的是两税制,秋税刚刚结束不久,不少人心里不由的嘀咕着:莫不是朝廷要查查秋税账单了?
十五日、十六日,和凝、冯道两位老臣的文章分别发表。同时,各地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大周时报》上,而之前抄邸报的各衙门小吏都慢慢地变少。至此,《大周时报》的定位就已经相当清晰:官媒!
连续的朝廷重臣文章发表在《大周时报》上,没有发表的重臣们,纷纷派人给范质传信,要求发文。比如:左谏议大夫王溥、枢密院副承旨魏仁浦等。对于这个要求,范质与杨骏商议后自是满足。毕竟《大周时报》越多朝廷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