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棣目前还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而提前了解情况将对他帮助良多。"这是真的吗?”朱棣双眼立刻明亮起来。
他也十分好奇,想知道未来那位永乐二十二年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哈哈,这又有什么难的呢?”
“我现在就让你们看看。”
朱瞻基笑了笑,挥了挥手,眼前的空气中慢慢浮现出一幕画面。
朱高炽和朱棣静静注视着画面内容,毫不分心。
不一会儿,他们看到了一个营帐内的场景。
其中出现了一位老者,他神色略显茫然,身体也透着虚弱之意。
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此时都专注凝视着这一幕。
朱棣忍不住追问:“难道那个就是晚年的朕吗?”
他发现画中的永乐皇帝,比起今天的自己要衰老许多,但仍然保持着威严的气场。
朱瞻基轻轻点了点头,心中也不胜感慨。"这就是榆木川营地的画面,当时正值永乐二十二年,您人生的最后时光正在此度过。”
听完这话,朱棣沉默许久,没有说话。
随后,画面继续推进。
营帐之内依然是晚年的永乐大帝,一名侍从快步进入,单膝跪地,正是樊忠。"陛下,杨士奇大人在营外求见。”樊忠恭恭敬敬禀报。
晚年的永乐大帝微微抬起手,表示应允:“让他进来吧,朕正有事要与他商讨。”
看着画面里的自己,现实中的朱棣目光始终紧紧盯着,一刻不离。
他再次端详起樊忠的模样。"谁能想到,朕在永乐二十二年竟然已经这般苍老。”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身旁的朱高炽也低声附和:“您五次远征漠北,为大明耗尽心血,身体就是这样被拖垮的。”
朱瞻基在一旁安慰道:“您问心无愧于祖宗和太宗皇帝。”
画面中,杨士奇迈步走了进来。
见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现实中的朱棣不禁感慨:“岁月如梭啊,这个老臣子都已经老成这样了。”
而画面上,永乐大帝望着杨士奇满头银发的模样,只是淡淡一笑,眼神平静却意味深长。"你这老头子,咱们也有年把没见面了,瞧你beard全白了,头发也尽是银丝。”永乐帝哈哈大笑地说道。
朱棣只是沉默……
这般言谈风格,还真与晚年的永乐帝别无二致。
场景中,杨士奇瞅了瞅皇上,随即浅笑着说道:“皇上,不是有句老话嘛,时光似飞驰的骏马,转眼即逝。
像我这样的年纪,哪能不显苍老呢?我说得没错吧,皇上?”
永乐帝微微笑了一下。
他端详着杨士奇,一时间君臣二人攀谈起来。
此刻,朱棣以及朱瞻基等人都在静默注视,未曾言语。
永乐帝动了动身子,坐直了些。"你说得对,确实如此啊!”
“即便是叱咤风云的大英雄也会步入暮年,人人都难逃老去的命运,更不必说我这个老胳膊老腿的人了。”
杨士奇欲言又止。
永乐帝摆摆手接着说道:“前些日子我自己默默算了一卦,发现现在我都六十五岁往上走啦,整整六十五咯!”
注视此景的朱棣,眼神里泛起了丝丝湿意。
是啊,在永乐二十二年那会儿,自己就已经年逾六五了。
时光如梭,转瞬到了如今这个时候。
镜头里,永乐帝依旧沉醉于感慨之中。"早上起床那一刻,就好像回到了孩童时代,记得当年跟着徐达大将军北伐之时,我还只有十几岁。”
“当时的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活力满满的年轻小伙子。”
“跃马疆场,冲锋陷阵,捍卫家国天下!”
“能挽五石强弓,挥舞重六十斤的大刀,杀得敌人抱头鼠窜!”
说这话时,永乐大帝宛如沉浸在过去,追忆起少年时期跟随徐达大将军北伐的日子!
可那样的岁月仿佛真的无法重温了。
朱棣默默注目,眼中已是泪水涟涟。
难以置信,他居然活过了这么久,在永乐二十二年时已届高龄,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孤独呢?
他曾多次提及:
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也将走向老年。
前不久,当击败阿鲁台之后,他心中就不免思索:人总归会有变老的时候。
但他也没料到。
亲自见到自己的迟暮之态时,竟依然如此触动心弦。"皇爷爷,您可是马上天子,即便真有一天去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