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彦叛乱前,曾派人来游说宋家跟他一起叛乱。
在这个过程中,宋家高层除了宋婉的父亲宋万年不同意参与叛乱外,其余人都同意与安家一起叛乱。
见此情景,宋家家主宋万化做了最后的决断——参加叛乱。
虽然宋万年不同意家族的决定,但都是一家人,宋万化也没想着对他怎么样,只是将他们一家都软禁了起来。
但老谋深算的安邦彦为了斩草除根,他命人假扮官军卧底去解救宋万年。
宋万年一个书呆子哪有这么多心眼,于是他轻而易举地就上了安邦彦的当,还给安邦彦提供了许多宋家的情报。
等安邦彦将这些消息抖出来之后,为了立威,宋万化只能是忍痛除掉了宋万年这个“叛徒。”
好在宋万化还是有人性的,处死宋万年后,他并没有对宋万年的子女家人赶尽杀绝,而仅仅是将他们赶出了宋家的土司府。
俗话说得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虽然宋万化没有直接杀宋婉一家,但失去宋家庇护的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安邦彦的追杀。
也幸好安邦彦估计宋家的面子,没有大张旗鼓地追杀,在几位忠仆的掩护下,宋婉终究是带着弟弟宋平逃出了贵州。
当得知秦良玉大败奢崇明后,宋婉就带着弟弟一路逃向石柱,最终在离石柱不远的忠州安定了下来。
自从李为民成立自强营,宋婉当上了妇女大队的中队长后,她就经常借着身份的便利四处打听失散家人的消息,也顺便打听安邦彦和宋家的消息。
当得知安邦彦败局已定,李为民准备带人千万贵州平叛之后,宋婉请求也加入平叛的队伍,一来是为了报仇,二来则是为了顺便寻找一下家人。
李为民原本并不想答应她这个请求,但想到自己需要一个信得过的贵州向导,于是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李为民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石柱指挥使马祥麟,终于带着“五千精兵”抵达了贵州前线。
根据朝廷的安排,马祥麟被划归了四川总兵杜文焕统领,杜文焕曾经多次与秦良玉一起并肩作战,对于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杜文焕是打心眼里佩服。
所以看在秦良玉的面子上,杜文焕对马祥麟也十分照顾。
张大帅曾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其实战场也是如此。
根据李为民的打听,这位杜文焕虽然还算是一员虎将,但风评却并不好。
其实也不仅是他,现如今的明军贪污成风,从一镇的总兵,到卫所的百户,就没几个不贪的,唯一的差别就是贪多贪少而已,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杜文焕算是贪的少的了。
人情世故这一块,少数民族出身的马祥麟和马英不懂,但李为民还是略懂一二的。
在得知秦良玉跟杜文焕有旧后,李为民果断建议马祥麟以此宴请杜文焕。
得到马祥麟的宴请后,杜文焕也十分给规矩,仅仅让马祥麟等了两天,就带人前来赴宴了。
杜文焕的总兵乃是实打实的正二品衔,在后世那就是相当于大军区正职的上将,马祥麟的石柱指挥使虽然也挂着个指挥使的名头,但与真正的省都指挥使比起来,那就显得不够看了,充其量也就算是后世的一个市军分区司令的水平。
杜文焕这次能过来赴宴,属实是看在秦良玉的面子上。
这样严肃的场合,李为民就没资格坐着了。
席间杜文焕坐在上首,马祥麟和马英一左一右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杜文焕随意地朝马祥麟开口道。
“马贤侄,不知你今日请我来所为何事啊?”
由于事先已经得到了李为民的指点,马祥麟闻言装作一副认真的样子回答道。
“在下早就从家母那里听闻过大人的勇猛,现如今又得知大人率军将奢崇明与安邦彦两位逆贼打得节节败退。
这次在下能在大人手下作战,实在是三生有幸!”
闻言,杜文焕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马祥麟继续说道。
“在下早就想在大人手下作战,但奈何家母带兵北上,石柱现如今兵力空虚,所以在下只能是现在石柱征兵,然后才赶来在大人手下作战。
不过好在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在了最后的决战之前。
如今在下虽然错过了一些战斗,但后勤补给方面也能略为大人分忧。”
“来人!”
随着马祥麟的一声大吼,两名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