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钱却是能解决绝多数的问题。
眼下忠州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如何救灾,而是在于救灾的钱粮从哪里来,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搞明白县衙此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后,李为民也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才对马县令他们说道。
“自古以为,钱粮问题无非是两点——开源和节流。
若是县尊大人想要救济灾民,那节流就不用想了,剩下能做的就只有想办法开源。
可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百姓能苟活下去便已算是不易,若是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只怕是又会新增一群流民。
所以县衙想要筹集钱粮救灾,关键还是得县里的大户们出力才行。”
古今中外就没有一场饥荒是真正因为粮食不够吃而造成的,造成饥荒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分配的不均。
每当天灾人祸粮价大涨之际,大户粮商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稳定粮价救济灾民,他们只会趁机囤积粮食炒高粮价。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饥荒不是什么灾祸而是天赐的发财良机。
就拿眼下的忠州来说,普通老百姓和流民的确食不果腹,饿殍遍地。
可县里的大户粮商们他们并不缺粮,他们就是要联合在一起炒高粮价,然后趁机去兼并更多的土地。
至于这个过程中会有多少人饿死,又会有多少人走投无路去犯罪,他们根本不在乎,毕竟维护地方秩序是马县令这个父母官的责任,不是他们的。
马县令想要的是维持地方基本秩序,让忠州不至于出现大量走投无路的百姓,从而避免它们聚集在一起爆发可能的造反。
而大户粮商们却是根本不管普通百姓的死活与他们是不是会造反,对于他们来说,普通百姓越惨他们能兼并的土地越多,也就越能发财。
这一点,便是马县令跟县里的大户粮商们因屁股不同而产生的分歧。
马县令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在之前多次组织县里的大户粮商们募捐,以此来保证每日的施粥,给流民们最后一点希望让他们不至于造反。
对马县令逼捐的行为,县里的大户粮商们非常不满,虽然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反对马县令,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募捐后,县里的大户粮商们已经暗中达成协议共同抵制马县令的逼捐。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马县令和县里的大户们都互相看对方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