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有些厌烦了这样的生活,这种日子虽说有些安逸,但也让他感到压抑。
他不喜欢天天颠沛流离,但更不喜欢十年如一日般的安稳生活,更何况,这种日子远远说不上安稳,只是有些安逸,每天应对的都是闭着眼睛都做不错的工作,这让他觉得很没意思。
相对来说,他还是希望日子能够过的精彩,不能说天天有惊喜,日日有惊奇,但起码得过的精彩纷呈才行。
现在的日子,好像就是循环往复了,这让他觉得有些憋闷,再加上公司的氛围不佳,就更让他有些生出来要出去跑跑的年头。
事业部的工作已经很稳定了,只要招标,结果就是中标,虽然还没到年底,但肉眼可见,今年事业部的业绩,是毫无疑问的拔的头筹了,而且是拉开别人数量级的头筹。
他就想着和赵总商量,看是不是找个新的增长点,发发力。也让他别天天干些重复性的工作。
没想到还没等他找赵总提,赵总就在一天上班的时候宣布,说让林明准备一下,要去成都,去开辟一下西南市场。
西南市场的事情,已经搁置了有好几个月了。期间,林明倒是没有断了和谢工的联系,但是,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没办法,谢工想让公司成立办事处,但是公司好像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也就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于是,事情就一直搁置着。
再加上林明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很难在做好省局市场的情况下,兼顾西南市场,所以,除了云南市场之外,西南市场别的地方,就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赵总的提议,正合林明心思,于是,他就满口答应下来。
已经是下半年了,省局的招标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调查,起码在近期,省局不会再组织大规模的招标,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也可以有了保证。
赵总的意思,是带着林明和黎明一起去四川,林明估摸着,赵总有让黎明接手四川市场的意思。当然,他只是私下里估摸,没有当面想赵总确认过。
黎明来事业部也好几个月了,但是一直就是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没有在市场上直接做直面客户的工作。林明知道,黎明其实私下里找了赵总很多次,积极申请,要求跑市场,但是林明不知道赵总出于什么目的,一直压制着黎明的想法,只让他负责询价一些项目上的配套产品,从来没有让他参加过任何招投标的直接工作。
这次赵总明确提出带着黎明,黎明竟有了些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的感觉,这让林明不禁有些暗笑。
他一直有些搞不明白,供应干的好好的黎明,怎么就非要凑到销售方面来。要知道供应和销售的地位差异,那可是千差万别、天上地下的。
林明曾经形象的做过比喻,说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供应的,就是爷爷,到哪都有人哄着敬着。
而做销售的就是孙子,到哪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无他,一个花钱,一个要别人花钱,差距就是这么大。
林明可是知道,在自己原来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公司,一个和他同期进厂的人,去了供应部。当时林明去了销售科,那个人去了供应部。
到了年底,那个人悄悄和林明说:“刚到供应部才一个多月,但过年时候家里基本上不用置办什么东西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有人送了!”
这让当时的林明一阵咋舌!
所以,林明实在是想不明白,黎明怎么就这么个性,怎么就偏偏要凑到销售这一伙里呢?要知道,在当时,黎明可是伍总的红人之一,当然,做供应的,必须得是老板的红人,否则,谁会信得过?
黎明比林明大个五六岁,早已经结婚生子,由于之前没有打过什么交道,也没有什么交往,所以,林明和黎明之间的关系总是淡淡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在办公室里,林明和邹颖的关系最近,有什么话,两个人都能聊到一起。没办法,林明之前就和邹颖打过交道,又和文剑关系很密切,由此,自然就和邹颖关系更密切一些。
至于黎明,林明感觉他在事业部就像一个透明人一般。私下里,好像黎明和赵总的关系更近一些,但好像也就那样,因为赵总好像也从来没有把重要的工作安排给黎明。
而黎明好像也很少在办公室,在林明的记忆中,好像很少看到黎明的身影。这方面的原因一是林明经常性地往返于省局和公司之间,在公司的时间比较少。另外的原因就是供应部时不时还要把黎明请过去做些指导,所以,两人相处的机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