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耶!”
“好。”
闻言,知晏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虽然他极力掩饰,也难以藏住由内散发的开心,连带着苏楚箐也不由得高兴起来。
趁下午的太阳被漂浮的白云遮挡大半,苏楚箐给知晏知微换好衣服,三人热火朝天种起了豆子。
不知道昨晚顾屿衡到底忙活了多久,原本荒草丛生的院子,不仅分好了区域,就连沿着屋檐的排水渠也初见雏形。
虽然夯实的泥土有的深有的浅,看得出挖渠人手艺生疏,但也是实打实认真做了。
有他的前期工作为基础,播种倒也不麻烦。
苏楚箐在前面挖坑,知微数二到三颗黄豆扔进土坑里,跟在最后的知晏把坑和种子一起用泥巴盖上,一个坑穴便播种完成。
系统赠送的黄豆本就不多,三人种完全部黄豆也不过花费了一个小时。
播种的时候,苏楚箐将黄豆坑尽量挖得靠近院墙,就算到时候大豆成熟,植株也不会影响庭院的美观。
虽然听着容易,等苏楚箐给苗床浇完水,站起身,腰痛的仿佛被人打了几拳。
知晏知微也没好到哪里去。
满身泥巴点点的知微,不顾形象地躺在台阶上,举着手呼呼扇风,奶香馒头般软糯的脸颊红扑扑的,额头都挂满了汗,柔软的小肚子剧烈起伏。
就连与顾屿衡一样有些许洁癖的知晏也脱了雨靴,盘腿坐在苏楚箐拿出来的布垫上,吸气呼气,主打一个心静自然凉。
“别脱衣服,小心着凉。”苏楚箐提醒道。
回屋烧水,顺便进了趟厨房,等再出来,苏楚箐手里拿着壶冒着热气的茶饮。
知微鼻子灵,翻了个身,双手捧着脸,脚丫在空中晃来晃去,就差把‘想喝’写到脸上去了。
院子里没有座椅板凳不方便,乘凉需要把屋里的家具搬来搬去,苏楚箐暗自将采购提上了日程,就是不知道大院附近哪里有手艺精湛的木匠。
供销社门市部里都是工厂统一进货,不仅可选择的款式少,价格和所需要的工业票也不便宜。苏楚箐想过用家里的粮食与别人交换,但又怕被人举报投机倒把,看样子这是又得麻烦刘婶。
倒好热茶,又兑上凉白开,待手背碰触杯壁感受到的温度适宜,苏楚箐这才唤两个小馋猫进来。
“好好闻的味道。”
知微踮脚捧着水杯,整个人都好奇地挂在桌沿上,还没有喝茶,便闻到了一股草木芬芳的清甜。
不同于爷爷在家经常喝的茶,苦苦的,就连气味也不好闻。
妈妈泡的这杯,透明的茶水里有金黄的花瓣、红艳艳的果子、奶白的……木头?知微不认识沉在杯底的食材,但却并不妨碍她觉得这杯茶水省心悦目。
迫不及待喝上一口。
温热的清茶入口酸甜,素淡且短暂的苦涩过后,遗留在味蕾之上的是恰到好处的醇香回甘。
知微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是甜茶欸!”
“慢慢喝,别烫到舌头。”知晓知晏异于常人的智商,苏楚箐也不能再将他当做普通小孩一般糊弄,顿了顿,她补充道:“我来的时候特意多带了些,要是喜欢,家里还有。”
“嗯。”
捧着茶,苏楚箐和孩子们一起低头呷饮。
她冲泡的是名为黄芪菊楂大枣茶的药膳,配方正来自系统赠予的食谱。
菊花、黄芪洗净,山楂洗净切片,晒干的红枣对半去核,再依次放入炖杯内,加入适量的凉白开,先用武火烧至沸腾,再转让文火煎10分钟,等到山楂表皮微微开裂,便可以关火放凉。
《药性歌诀》云:黄芪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
黄芪又称绵芪,作为自东汉未年起就被记录在华夏民族药材宝库中的补气圣药,它有着其他中草药难以匹敌的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对于刚激烈运动,大量流汗的人群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苏楚箐所使用的黄芪,还不是自六十年代固阳县农地撒种成功后,市面上常见的人工黄芪。
在她那个朝代,成熟黄芪全靠百姓上山采摘,价格自然不菲。且能够被苏楚箐存放在【空间院子】里的,又是优中择优。
苏楚箐选取的是恒山山脉靠阴的南山百年芪株,自然晾干后切片存放,色泽金黄,气香味甘。
因为产量稀少,更是贵比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