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林姐姐等你好久了,你才起床。”
“呵。”
贾钰不禁有些汗颜。
院子里其他人也都憋着笑意,毕竟童言稚语总是无忌。
“林妹妹也在此处。”
“嫂子、珠大嫂子、蓉哥儿媳妇、赵姨娘。”
贾钰一一向院中的女眷们问候。
“二哥哥。”
“侯爷!”
尤氏等人或因昨夜之事而亲眼所见,或已有所听闻,态度都显得拘谨,连称呼都失去了往日的亲近。
但林黛玉对贾钰的称呼却让尤氏等人面露异色。
理论上,贾钰与林黛玉的关系应比宝玉远一层,但奇怪的是,林黛玉总是称宝玉为‘宝二哥’,而对贾钰却亲昵地叫‘二哥哥’。
他们回想起昨夜贾钰为林黛玉出头的情景,心中不免有所揣测。
“哈哈。”
“嫂子、珠大嫂子、蓉哥儿媳妇、赵姨娘。”
“既是家中,便无须多礼,我又不会吃人。”
贾钰打趣地笑道。
尤氏等人这才放松了些。
“主子,是否用餐?”
此时,怜月上前询问。
“嗯。”
刚起身的贾钰也感到有些饿了,毕竟这院里恐怕就他还没用过早膳。
再过不久,大家都要考虑午餐了。
没过多久。
两名丫鬟端着托盘缓步而来,在石桌上摆上了简单的餐点。
众人瞥见,不过是些寻常食物:一碗小米粥,两个白面馒头,一碟咸菜,还有两颗鸡蛋。
“这…”
李纨和赵姨娘惊愕不已,尤氏和秦可卿也难以置信。
这样的早餐,恐怕连府中的下人都不屑一顾。
小米?那可是粗粮,通常是农家子弟的口粮。
事实上。
尤氏和秦可卿并不了解东院的日常。
因为自从几年前开始,东院的事务就由贾钰自己管理了。
但她们万万没想到,贾钰的生活竟如此简朴。
“怜月,他们用过餐了吗?”
贾钰朝身侧的贾蔷等人示意,并提出了疑问。
“回爷的话,几位少爷刚完成了药浴,仅品尝了些甜点。”
怜月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嗯,知道了。”
“按我的标准,为他们各自准备一份。”
“遵命。”
怜月迅速指挥丫鬟们端上早已备好的小米粥、馒头,以及酱菜,一一布置在庭院中的石桌上。
东院的这张圆桌颇为宽敞,足以同时供十余人共同用餐,这正是贾钰为方便招待宾客而特意设置的。
“大家坐吧,开始用餐。”
贾钰看了一眼贾蔷等人,随即自己也开始用餐。
贾蔷等人见状,纷纷找到石凳坐下,略带犹豫地看了看桌上的餐点,才慢慢开始动筷。
但就在他们品尝第一口小米粥时,贾兰和贾琮都感到有些反胃,这粥口味实在是太糙了。
“不许吐。”
贾钰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盯着他们,冷淡地说:“你们知道每年,大胤天下有多少人因饥荒而丧命?”
“每逢春回大地,来自草原的鞑靼、瓦剌等部落,因冬季严寒、食物短缺,便会南侵劫掠。”
“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若没有充足的存粮,他们便面临饿死的风险。”
“因此,边疆的百姓每年都有人因为或缺一些微薄的口粮而丧生。”
“你们可曾想过,现在你们碗里的食物,对那些百姓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吃下去,不许吐。不能接受的,就离开东院。”
在贾钰的严肃注视下,贾兰和贾琮只得忍住不适,硬是咽下了口中的小米粥。
一旁的贾蔷、贾环、贾茵、贾芝则相对较好,他们的过往经历相对而言,还不至于被宠坏,使他们更能接受这份相对寒酸的早餐。
看着贾兰那委屈的神情,李纨心生同情,开口说:“钰兄弟。”
“兰儿从小就没吃过这样的苦,我们这些勋贵府第,何必像普通百姓一样过活。”
此话一出,尤氏、秦可卿、赵姨娘都被李纨的言辞惊呆了。
就在昨夜,两府众人尽皆在场亲历一切,王夫人的亲信因授意属下苛待惜春,结果魂归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