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啊,这一条复苏之路,我们走得太过太过的艰难!”
“不知道多少的先辈,牺牲在这一条道路之上!”
“不知道多少的屈辱和不甘,受尽了多少的冷眼和折磨。”
一句话后。
在场众人都是为之默然。
他们看着面前的李尘。
低着头,神色晦暗,就连眼眶都有些微红。
足以见得,此刻的李尘心中究竟是有多少的触动。
而李尘所说,他们自然是明白。
毕竟。
只是从李尘刚刚所说的只言片语中,他们就能感受到这份屈辱和无奈。
在华夏自己人的地盘,自己的国家之上。
异族番邦,却是骑到了华夏人的头上作威作福。
光是一想想,他们心中便是升起了一阵的火气。
泱泱华夏,怎么能受得这种侮辱?
“那么先生,我们可以改变吗!?”
这边,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开始询问。
而随着他的一句之后,李尘却直接一句询问:“这句话,陛下不应该问我,而应该问你自己。”
“不是能不能改变,而是陛下你,愿不愿意改变。”
随着李尘的一句之后。
朱元璋和众人的脸上,明显的带上一丝错愕:“先生,你这是何意?”
“什么叫,我们愿不愿意改变?”
“莫非先生以为,我们能眼见华夏一步步的衰落下去,到了最后直至陷入沉沦吗!?”
感受着众人话语中的不解。
李尘只是抬起头来,目光在众人的身上不住的逡巡着:“我自然不怀疑这一点。”
“只是,当知道了改变的后果之后,诸位依旧能接受吗?”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心中隐隐有了一丝不好的想法:“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不仅仅是朱元璋自己。
此刻,就连朱标、朱棣等人,也都是一个个不解的望向李尘。
很明显,他们并不知道李尘所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只有宋濂一人,低头沉思之后。
忽然是抬起头来:“先生,莫非你的意思是。”
“在跨入下一个生产力阶段,进入“蒸汽时代”后,整个国家的制度,将发生剧变?”
宋濂的话,可谓是一语激起千层浪。
众人纷纷是面色一变,骇然的望向了李尘。
他们都是听过李尘讲课之人。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
但是。
在经过宋濂这么一提点之后,就突然是想到了李尘曾经所说的那些话。
“没错,想必你们也已经想到了,我曾经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每一个生产力阶段,都有自己适合的“上层建筑”,也就是政治制度结构。”
“当生产力跨越,整个华夏迈入了“蒸汽时代”后,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到了那个时候,新的“上层建筑”必定也是应运而生。”
“就如同上古时代,先民由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由“部落”跨入“封建君主”时代。”
“新的制度产生,旧的制度自然会遭到破坏。”
李尘的话刚刚说完。
在场众人无不骇然。
哪怕是朱元璋这个大明皇帝,自然也同样是如此。
他的脸色苍白,紧紧的望着面前的李尘:“所以说,先生你的意思是,当华夏跨入了“蒸汽时代”之后,大明……或者说是“封建君主”,将会不复存在!?”
李尘径直的看着面前的朱元璋:“如果我说是呢?”
“陛下你自大明建国以来,一直提倡“重农抑商”,自然是会想到这一层的道理;毕竟,在生产力跨越之后,商业的繁荣以及商人这一群体的兴起,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而那大清的统治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哪怕是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也不选择改变,而是继续宣扬“愚民”,继续选择隐瞒。”
“那么,陛下你会愿意进行这一次改革吗?还是说,和大清的统治者一样?”
“毕竟,现在的大明和大清不同,哪怕是陛下继续选择维持现状,大明也还能有几百年的国运。”
“至少,在大明覆灭之前,我所说的“浩劫”“屈辱”的时代,并不会来临;而这一切的选择,都将有下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