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尘几乎是斩钉截铁的一句。
隔壁密室,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得跟锅炭一样。
“咱……咱不过就是多发了些宝钞,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
“咱这,也是为了大明的百姓们着想。”
话虽然是这么说着。
朱元璋的话,却显得有些没有底气。
洪武七年,朱元璋下旨设立了宝钞提举司。
而宝钞提举司,就作为了大明宝钞的发行制作机构。
在一年之后,朱元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正式发行了大明宝钞。
发行之后,朱元璋还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为了防止民间制作假钞,在大明宝钞的下面写着,“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
在朱元璋看来,宝钞这种东西,足以让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更加的方便。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益于大明百姓的。
但是为什么,到了李尘的嘴里,他朱元璋的大明宝钞,就成了一文不值呢?
朱元璋有些不服气。
但鉴于前几次的前车之鉴,他强忍着没有发作:“咱倒是要看看,这次李先生能说出什么道道……”
此刻的朱元璋,委实的有些拉不下脸来。
自从是知道了李尘,就仿佛他朱元璋做的什么事情,处处都是错的。
但偏偏,朱元璋还真不好反驳他……
毕竟,到了最后的结果,往往都证明了。
李尘是对的……
而这一次……
就在朱元璋气鼓鼓的继续倾听之下。
牢房里的宋濂等人,也同样是战战兢兢。
“先生,宝钞发行,乃陛下御笔钦定,就算其中有不足之处,也不至于全盘否定吧……”
然而。
李尘只是撇了撇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大明宝钞,从一开始发行的出发点,就已经是错了。”
李尘望向朱棣,是一字一句道:“老燕,刚刚你问我,什么是货币的保值属性。”
“那我现在就给你说道说道,就以这大明宝钞为例吧。”
“在发行宝钞的时候,洪武皇帝规定了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对也不对?”
朱棣沉思片刻,便是点了点头:“对,的确是如此。”
而李尘却是一声轻笑:“那么,既然是规定了金银与宝钞的兑换比例,那洪武皇帝,又为什么要禁止在民间流通金银呢?”
一句话。
朱棣愣住了:“这……”
“陛下他,或许是因为我大明银课、金课不足,储量不够,所以才禁止民间流通金银?”
朱棣所说,也正是朱元璋所想。
“金、银之物,乃国之重器,以我大明的情况,不将金、银掌握在手里,若偏偏流至不法之人手中,岂不会出了乱子?”
朱元璋低着头,嘴力不住的嘟囔着。
而李尘这边,却是直截了当的说道:“所以我才说,洪武皇帝,根本就没有半点的金融常识可言!”
李尘说着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有顾忌这边已经是在不住发抖的宋濂等人。
“首先,禁止金银流通,百姓们手中的金银被朝廷用宝钞换走了,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宝钞向朝廷兑换金银。这就代表着,整个货币的价值体系,是彻底的掌握在了朝廷或者是天子的手中,民间和百姓们对此将没有半点的影响力可言。”
朱棣挠了挠头,一脸不解:“可是,这样不好吗?”
“好!?”
李尘微微捂额。
这些古人们,关于金融方面的常识……
可以说是低到了近乎没有……
哪怕,是面前这群人,几乎都算得上是大明的精英份子,也同样是如此。
“我刚刚都跟你说了,要想成为货币,保值属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维持货币稳定,最为重要的一环。”
“货币如何保值?就必须有一种,可以让货币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下的兑换关系。”
一句之后。
宋濂猛然抬头:“所以先生……”
“先前你所说的白银或者黄金,就可以成为先生所说的这种兑换关系?”
李尘点了点头:“而洪武皇帝,禁止货币在民间流通,就无疑是断绝了这种兑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