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
韩国公府。
李善长眯着眼睛,坐在主位。
而在他的身旁,他的弟弟李存义,已经是满连急切。
因为李善长答应了入内阁之事。
李存义此人,本来是和胡惟庸多有走动。
却也因为此举,而逃过一劫,免于清算。
只不过。
此刻的李存义,并没有劫后余生的欣喜。
反而是满脸的焦急之色。
“大哥,此番,陛下设得士绅一体纳粮之举,乃祸国殃民之策啊!”
“想我士人,为国尽忠,岂能沦为于贱民为伍!?”
“和百姓一同纳粮,想天下数千年来,岂有此理!?”
李存义在李善长的身旁,忍不住的再一次的劝说道:“此刻,百官集结于紫禁城前请命,大哥你在朝堂之中威望甚高,为何迟迟不动啊!”
此番。
朱元璋士绅一体纳粮之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几乎所有的朝堂官员,都是受到了波及。
大部分的人,都是选择了跪于紫禁门请命。
然而,李善长这个曾经的文官之首,却依旧是稳坐钓鱼台。
不进一言,不发一策。
而李存义这边苦苦劝说,李善长半晌,却只余一句:“存义啊,你前番因为胡惟庸之事,险些波及我李家满门。”
“如此教训,犹自不够深刻?”
“此番还此,劝我踏入此番祸水?”
李存义面容有些难看,是直接道:“可是大哥,陛下此举,影响实在是有些深远,我李家受得皇恩,麾下田地无数,若行此举,每年……”
话还没说完。
“砰!”
只见得李善长这边,面色瞬间就是难看起来,狠狠一拍桌案:“放肆!”
“这士绅一体纳粮之策,莫非独独只针对我李家一家么!?”
“既是一视同仁,你又何必在此聒噪!?”
李存义下意识的就是一缩脑袋。
他和李善长的双亲早亡。
从小到大,乃李善长这个长兄一手将他拉扯大的。
自跟了朱元璋之后,自然也是将李存义给带上了。
不过,李存义自己倒也争气。
入了朱元璋账下之后,屡建功勋。
如今,李存义在朝堂也是官拜太仆寺丞。
但即便是如此,在李善长的面前,自然还是不够看的。
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加上地位的双重压制。
让李存义在李善长的面前,自然是抬不起头来。
此刻,李善长一番呵斥,李存义低着头,不敢再说上一句
这边。
李善长瞪了李存义一眼,叹息一声。
他真就不知道了。
他和李存义,明明兄弟俩都是一个爹妈生的。
为何这李存义,偏偏就这般的蠢笨如猪。
当下。
看见李存义依旧是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才是一五一十的说道:“存义啊,非是为兄不知道,这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一出,对于咱们到底是有多少的损害。”
“但是唯独怕损害,莫非以为,陛下之刀不利乎?”
李存义听了李善长的话,却是一皱眉,又是直接道:“可是兄长,这有何怕的?”
“如今朝堂百官,俱在紫禁城外;这俗话说得好,罚不责众。”
“便以陛下雷霆之怒,莫非还敢把咱们这朝堂百官都是杀尽了?”
李存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明显。
还在第一层的他,仗着法不责众这个道理,可谓是有恃无恐。
事实上。
不仅仅是李存义。
如今,在那紫禁城外,大多数的大臣们,也都是抱着这种想法。
在他们看来。
朱元璋这个洪武皇帝,杀人那自然是不眨眼。
但是。
一人可杀,十人可杀,百人可杀。
莫非,还敢将这朝堂上下,都屠个干净么?
如此一来。
不消其他人出手,整个大明恐怕是瞬间崩塌。
谁知。
这边的李善长听了李存义的话,却只是一声冷笑:“你以为,就单单只你们看出了这一点?陛下会不知道?”
顿了顿。
李善长不假思索,便是直接道:“那我且问你,如今朝堂之上,国公以上爵位者,有几人出现在那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