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十石……数十石!?”
“那还是粮食么!?”
“就是草也没有这么长的啊?”
朱棣咽了口唾沫。
以他的脑容量,实在是想象不出,那到底是怎么样的场景。
这边,不仅仅是朱棣。
就连宋濂乃至于是隔壁的朱元璋等人,也是如此。
“这天底下,能有这样的粮食?”
朱标这个大明太子,就连呼吸都开始变得沉重了。
倒是一旁的朱元璋摇了摇头,是直接道:“哪里会有这样的粮食?”
“若真是如此,当年你爷爷和奶奶还有天下那么多的百姓还会饿死?咱还会沦落到要饭的地步?”
恍惚间。
朱元璋的声音也逐渐低沉了下来,自然是想到了伤心之事。
而这边。
朱标自然也是知道,自己这位父皇那堪称是凄惨的童年。
当下,叹息一声,也是缓缓道:“父皇……”
“事情都已过去,在父皇的治理下,我大明的百姓,一定能过上比当初父皇小时候好上无数倍的日子。”
朱元璋不消他说,也只是缓缓点头:“一定会的。”
……
而这边。
面对众人的质疑。
李尘却只是解释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刚刚我都不是说了吗,科学技术这东西,是未来的第一生产力。”
“就拿这粮食来说吧,其中的门道也很多。”
“提升粮食产量,在你们看来或许是天方夜谭,但是通过科学的办法,是可以做到的。”
接下来。
李尘就把什么优中选优,提升土地肥力之类的办法大概的说了下。
“你们想想,很多时候,产量更高的粮食,却往往不耐灾,对土地肥力的要求也更高;耐灾且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的粮食,却往往产量很低。”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把这两种粮食杂交结合到一起,是不是可以培育出产量又高,又耐灾,对土地要求还不高的粮种呢?”
一番话下来。
众人可谓是一脸懵逼。
至于朱棣更是奇怪的看着面前的李尘:“先生,你莫要欺我无知。”
“这人和人可以交配,动物和动物可以交配……”
正说着,朱棣却是坏笑着用两个大拇指相互的比划着:“这粮食和粮食之间还能交配?”
“先生,您这样的大贤,竟然还有如此的独特的癖好?”
这边。
朱棣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
被关在诏狱的这些时间,朱棣可谓是憋坏了。
毕竟,他还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前些年,也刚刚和自己那徐叔叔家的长女成婚。
料想,和自己一般大的李尘,自然也是如此。
是故,竟然说出了这么一番“离经叛道”的话。
听了朱棣言语中的调侃,李尘白了朱棣一眼:“老燕,你脑子里除了肌肉就只剩下了这点东西了是吧?”
“谁说的,这粮食和粮食,就不能交配了?”
这边。
宋濂在思索片刻后,也像是想出了什么,是直接道:“先生所言,可是移花接木之术?”
“莫非,这粮食和粮食,竟然也能同树木那般?”
宋濂的言语间,已经带上了一丝兴奋。
事实上。
早在西汉末期,华夏先民就发现了有关嫁接的方法。
《氾胜之书》之中,就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曾撰有《齐民要术》一书.书中有“插梨”一篇,专门介绍嫁接梨树的具体方法。
隋唐宋元以后,嫁接技术开始大量运用于花木果品之上。
宋濂虽然专攻儒学,但是学富五车的他,对于这种的“奇门小道”却也有所知。
李尘望向宋濂:“方法和原理大不相同,但是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花果树木嫁接可活,至于这粮食的培育嘛,是靠授粉……”
接下来。
李枫给这宋濂等人,上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生物科普小课堂。
宋濂等人似懂非懂,但大受震撼。
至于隔壁密室。
朱元璋却已经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了!
“记下来!都记下来!都给咱记下来,敢有一个字的缺漏,咱要了你们的脑袋!”
大明的洪武皇帝,此刻已经是尽乎癫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