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怕死吗?
有人怕,但是有人却是不怕死。
这些人,身受儒学的“熏陶”,一个个的都是想着舍生取义,名垂于青史。
当下。
便有一个垂垂老矣的大臣,应声出列!
“陛下,丞相之制,自古而有之”“
“匡君辅国,乃国之重器,怎可废除!?若无有丞相,必将朝野动荡,天下不安,社稷不稳!”
这位老臣朝着朱元璋深深的拱了一拱手,而后匍匐于地:“老臣宋濂,斗胆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宋濂一眼。
这位宋濂,可谓当今国师。
不但太子朱标自幼师从宋濂,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曾多次蒙受宋濂的指点。
此人著书立说,门徒可谓遍布天下。
自刘伯温死后,隐隐有天下文宗之首的尊号。
天下士人,皆以宋濂为尊。
不仅仅是如此,宋濂此人,匡君辅国,己无过错。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兢兢业业。
称一声忠臣,并不为过。
当宋濂出现的一瞬间。
在朱元璋的身旁,朱标便已经是面色大变。
自家老师的性格,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这位当世大儒,一心以兴复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谓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当时同样的。
身为君子的宋濂,也是无比固执的。
这样的人,为了心中的信念,哪怕是死,也绝对不会退缩。
“老师!”
朱标连忙是上前,想要劝说宋濂。
但还没有等他说些什么。
朱元璋却是冷冷的瞪了朱标一眼。
而后,缓缓走到了宋濂的身旁:“宋师,咱还尊你一声宋师。”
“今天这言,你是必须要进吗?”
宋濂颤颤巍巍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面前的朱元璋:“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濂饱读圣贤书,深受圣人教诲。”
“当思匡君辅国,思社稷安危;今朝廷有动荡之忧,社稷有危卵之危;若不宋濂惜身,岂不白读万卷书?”
朱元璋笑了,只是那笑容已经是无比的冷冽:“若是咱说,再敢有进言者,皆处死,夷其三族,你依旧甘愿!”
宋濂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只是默默道:“陛下圣贤之君,断不复做商纣、夏桀之事!”
朱元璋的语气便得愈加的冷冽:“所以说,你是在暗指,咱是商纣,夏桀那样的暴君吗!?”
朱元璋眼眶都是变得有些猩红,浑身上下满是几欲择人而噬的煞气。
他毫不客气的指向了宋濂,是厉声呵斥道:“宋濂,咱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退下!”
“如若不然,就别怪咱不念昔日君臣之情!”
宋濂依旧是低着头。
缓缓站起身来,再一次朝着朱元璋深深一拜:“老臣宋濂,斗胆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
此话一说。
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已经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就连朱标在这一刻,也是脸色苍白,连连退后数步,脸上已经是带上了哀色。
他们都是知道。
随着宋濂的这一句之后。
这位天下文宗的结局,就已经是注定了。
果不出其然。
朱元璋这边的神色,已经是冷冽无比。
他默默的看了宋濂一眼,而后缓缓转身:“来人。”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
眨眼间。
一队侍卫便再一次的来到了大殿之上。
朱元璋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是朝着宋濂重重的一挥手:“宋濂此人,胆大妄为,欺君罔上!”
“着打入诏狱!择日候审!”
……
宋濂没有说些什么。
他只是朝着朱元璋再一次的大拜:“臣宋濂,叩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气极而笑,冷冷的望向宋濂。
他没有想到,在临走之际,这人还要向他递刀子。
此刻,他望向宋濂的目光,已经就是在望向一个死人一样。
很快。
待得宋濂被带离了大殿。
整个大殿变得静悄悄的。
所以的大臣,都是把脑袋死死的埋到了地上,就连大气都不赶喘上一声。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