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对堪称巨富的薛家无动于衷!
既然张道长愿意牵线搭桥一番,那这件事估摸着就十拿九稳了!
她也不废话,转身拉着贾母走远了段距离,这才低声道:
“老太太,我方才觉察到老神仙仿佛有些看不上咱薛家。您想想薛家秦公子都有些瞧不起,岂不是说这秦公子日后能到如何高度?摄政,还是......?”
“哎,你这疯丫头,胡说八道也得有个限度,那秦公子知道你已经把他捧上天了么?”贾母闻言脸色微变,忍不住训斥。
“啊是是,老太太勿怪,口误口误。”
贾母没有真心的责怪她,一方面是她的确疼这个孙媳妇,喜欢她像自己年轻风华正茂时候的爽朗利落模样。
二来也是因为方才,她实在豁不出去这个脸面干脆的回绝,若不然在被张道长误会她眼高于顶该如何?
正好王熙凤插话,也让她有了空闲思虑片刻。
“哎,凤丫头你还年轻,许多事不能如此想当然,要思虑周详。这世上哪有只落得好的,不承受坏处之事?若是他败了呢.......”
王熙凤一咬牙,却是做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老太太,现如今家里如何破落户也不用我强调。往日里老太太为了这个家如何煞费苦心?可您看看眼下这些个后辈们.......”
“再说那几个妹妹将来总是要嫁人的。莫非咱们如今还有资格让她们去攀附那王府,国公府了么,怕是他们唯恐避之不及呢!”
“已经挑不得更好的门第了!更何况就算败了,贾家也不会更糟了,咱们也权当多一条路,又不是全押宝于那秦府,也可以着眼那些个皇子,您说呢!”
“但现如今上皇还在呢,陛下也正当壮年呢!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哎呦喂,老太太,莫非咱们还能指望那元春被陛下看重宠幸,诞下皇子册立太子然后我贾府枯木逢春?那岂不是更天真至极?权当是一个破釜沉舟罢!要多想出路呵!”
“沾不了顶格的光,却也牵连不了滔天的祸,稳坐钓鱼台,确是极好了!”
“如那秦家参与夺嫡之争,陛下在如今这一朝必不会令诸子重蹈神京血夜之覆辙,如若败了,也能平稳落地,最多边缘化矣。”
贾母方才虽然迟疑,可看到张道长此番尽在掌握的模样,还是会多多少少颇为动心的。
如今凤姐儿劝解半天,贾母心里就更活泛了。
随后回头试探着问道:
“老神仙,家里的二姑娘挂在侧室名下不知可否.......”
“不行!老太太你不觉得您此话荒谬么!老太太自然知道嫡庶尊卑有别,既然已经应许,又何必如此纠结,钻这牛角尖?”
张道长知道她为何如此踟蹰,但秦昭阳看重的便是贾家的军中余荫!
但你与之联姻的是嫡女还是庶女,这能是一回事么?!
贾母见他态度这般笃定,不由得也对贾府与秦府未来心生一丝憧憬.......
“好!那就依老神仙之意!”
张道长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其实并不担心贾母回绝,因为他其实还有很多办法。
只不过他对贾家有一种近乎病态般的保全执念,故此才未出此下策。
“哦,对了,老道掐算了一下,府上有两个小丫鬟的命格旺主子。一个叫做小角儿,一个叫做小吉祥,还请老太太寻来老道带走.......”
皇宫,养心殿。
此时下面站着皇长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每个人都是一副眉头紧皱的模样,皇长子与二皇子正在激烈的辩驳着。
皇子预政,乃是这大燕传统政策,对昔日建立和稳定大燕的统治起过积极作用。
乾熙帝以前,诸皇子便能领兵从政,各展所能,为国立功,对大燕的建立、统一全国,都起了重要作用。
那个时期,不予立太子,使有功德者为君,在传子制中寓有传贤之意。
这种皇子从政的传统,乾熙帝很自然地把它继承下来,而如今的承天帝却因为参与残酷的夺嫡,认识到这其中也有弊病,但他自信能驾驭掌控,故此认为利大于弊,便沿袭下来。
令诸子参加一部分政务,也是培养、训练皇子从政能力,以便日后的治理,哪怕当今陛下才当打之年不到四十,诸子年岁也普遍不大,皇长子如今也才二十有二,四皇子也才刚刚十七。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