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珺宁这边,算得上是先斩后奏。
沈千帷被她一顿吵,直接赶到书房去了,不许进她的房门半步。倒不是不同意儿子去军营,只是气恼这父子两个竟然瞒着她这么久,当然了,也是心疼孩子。毕竟沈珩和沈千帷不一样,沈千帷那是一生下来就在军营里长大的,自然适应,可沈珩是在汴京城锦衣玉食养大的,乍一去,肯定也是要吃些苦头。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心软挂念,苏珺宁如今也是被岁月磨去了不少脾气,没有年轻时候那么干脆了。所以骤然得知儿子不日就要远去梧州军营,还不知何时能回,哪有不气的。她甚至都来不及好好的给收拾行李。沈千帷知道她气,当初不告诉她,就是怕她心里舍不得,一直在儿子耳朵边上念叨劝阻,反而坏了母子和气,所以这时候面对这情况,也算是有心理准备。站在苏珺宁房门口守了一整夜,天亮时候露水寒气重,打了两个喷嚏,就被苏珺宁没好气的放进来了。“好夫人,我凭你打骂,别不理我嘛!”沈千帷厚着脸皮凑过去拉手。苏珺宁瞪他,“珩儿那猴精猴精的,便是跟你学的!”“都怪我都怪我,是我那个什么,你说的基因不好,别生气了啊,这孩子大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拦着他出去不是?郑寒那边我已经写信去了,必定会好好看着的,肯定不会出事,去军营里历练一遭,我保证他再回不出什么了,只能点头答应。匆匆命人给收拾行李,两日后便目送着儿子离开了。要说沈珩这小子也的确是个硬骨头。进了军营后,隐藏身份,改姓叫苏珩,说通了郑寒,让他就在军营里当个大头兵。刚开始操练什么的自然是累的跟不上,但咬牙挺过了第一年,第二年就在军中小有名气起来了。许多人都知道梧州军中有个模样俊俏识文断字还武功不差的大头兵。而这入军营的第二年,梧州剿匪,他就立了功,升了职。这么摸爬滚打的,又过两年,与北狄接壤的梁国来犯,梧州军就立即钦点人马,奔赴前线了。郑寒自然是不敢让沈珩去,毕竟人出事儿了他没法跟沈千帷交代啊,可沈珩这小子贼精。早料到会如此,所以偷偷藏在开拔的大军里,跟着去了。直到两军开展后,首场战役的立功名单呈上来,郑寒才知道这小子不仅来了,还立了功,又气又好笑,赶紧给正在赶来的沈千帷写了信。上阵父子兵。沈千帷当年是硬要跟着沈赫上前线,如今沈珩跟他一样,也是自己悄默声就跟来了。没办法赶人走了,只好留下来。然而对付大梁可没有当年对付燕胡那么容易,燕胡是游牧民族,大梁却和北狄一样,是农业大国,且资源不比北狄少。这必将是恶战。尤其这将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燕胡也并不老实()?(),
看见大梁对北狄发兵后?()??%?%??()?(),
也是蠢蠢欲动。
如果两国联手夹击()?(),那北狄就危险了。
所以一边防着燕胡,一边迎战大梁,沈千帷作为主帅,也是高度紧张。战事持续到冬日,几场大雪后,便愈发焦灼起来。打探到消息,大梁的粮草再有三四日就能运到,而北狄这边因为大雪封路,恐怕粮草还得十日才能到,这就危险了。于是沈千帷决定兵行险招,亲自带兵深入敌腹,劫粮草,烧军营。这消息被沈珩得知,他深知父亲是军中主帅,是主心骨,不能出事,所以便觉得自己去。拿出忠勇侯世子的身份,倒是管用,点了一批兵马,便趁夜色冲了出去。等沈千帷知道的时候,人已经离开了。茫茫大雪,根本一点痕迹都没留下,要不是沈珩留了亲笔信,沈千帷都要觉得儿子已经人间蒸发了。人已经去了,这边只能按着计划,大力进攻,拖住大梁的主力,让他们后方空虚。沈千帷看着鹅毛大雪,心也是沉入了谷底。还好,三日后沈珩满身是伤的回来了,他做到了,成功的劫了大梁的粮草,还偷袭了他们的军营里的粮仓,一把火都烧了。大梁断了军粮!沈千帷大喜,可还没来得及多问,沈珩就晕了过去。仔细一看才发现,他的腿上受了重伤,手脚几乎都被冻烂了,赶忙把人送去救治。后来苏珺宁才从与沈珩一起回来的人口中知道,那时候他